谈谈壮族在《粤风》形成中作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谈壮族在《粤风》形成中作用

谈谈壮族在《粤风》形成中作用   [摘 要] 产生于明末清初的《粤风》是中国第一部多民族民歌集,壮族对其孕育和形成作了经济、政治、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准备,对其最后形成起到了直接推动推动作用。   [关键词] 《粤风》;壮族;经济;政治;心理;文化风俗   《粤风》是清乾隆年间著名文学家、戏曲理论家李调元在吴淇《粤风续九》基础上,对广西浔州的民歌进行采集、调查和分析,增补辑解而成的一部少数民族民歌合集,包括汉语民歌53首,瑶歌21首,俍歌29首,僮歌8首共111首,全部都是情歌。   《粤风》的产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它是我国第一部多民族民歌集,记录了当时广西浔州地区的山歌文化和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情态,具有极高的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文学、语言学等价值。《粤风》作为岭南民歌的集萃,它的产生并非偶然,自有其历史的积淀和必然性,是岭南壮、汉、瑶三族经过长期的生活积累和文化准备的一次暴发,是浔州地区甚至整个岭南的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和见证,也是辑者李调元的文艺观和民族观的反映。而壮族作为活跃在八桂大地上的古老越族后裔,作为浔州的主要民族,作为《粤风》歌集的第一作者,在经济、政治、心理、文化等方面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对其孕育和形成更是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一、壮族有较稳定的经济生活   壮族及其先民越人生活的岭南大地,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丛林密布,种植有稻,进山有兽,下河有鱼,海边有贝,生活条件十分优越。《粤风》产生地浔、郁江流域平原面积颇广,排水灌溉等条件较为优良,适宜耕作集约。   水稻是壮族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华南各省仅次于广东,为国内重要水稻产区之一。明清时代,广西的水稻不但能养活本省百姓,还能往外销售以供全国之需。玉米是广西仅次于水稻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居华南各省之冠,玉米为耐旱作物,丘陵坡地均可栽培。经济作物则有甘蔗,已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并发展出甘蔗土法制糖的技术。另外油料作物、棉麻类作物在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地广西也十分普遍,解决了生活所需的食用油和穿衣问题。广西盛产水果,种类繁多,有柑桔、菠萝、香蕉、荔枝、龙眼、沙田柚等数十种,可以从春季吃到冬季。山上竹笋、香菇之类的山货亦十分充足,足以解决菜肴问题。广西渔业发达,无论是出河、出海捕鱼,还是在海边摸贝拾虾,或者因地制宜地在河里、水田里饲养鱼类,都十分便宜。壮族家庭饲养的牲畜种类有牛、马、骡、猪、猪、山羊等,以牛、猪为主,马、山羊次之。这些牲畜有些用于农耕,有些用于食物,有些用于贸易交换,完全能够解决日常消耗。壮族的手工业亦有所发展,制糖、榨油、碾米、肉类加工、酿酒等均有一定技术,这些手工业涵盖了日常生活所需。汉族进入岭南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水上交通发达的城镇遂成为经济中心,浔州即为其中之一。   由以上简略叙述可以看出,壮族生活在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生态环境当中,水路发达、粮食产量高,衣食住行方面都十分简便,生活条件优越,质量较高,没有生存压力。明朝汪广洋的《岭南杂咏》就记录了岭南壮族丰收时节一派和乐的情景:“村团社日喜晴和,铜鼓齐敲唱海歌,都道一年生计熟,五收蚕茧两收禾。”丰收季节,稻谷收了两季,蚕茧收了五次,人人喜乐,在祭祀土地、感谢上苍的社日,壮族村落锣鼓喧天,歌声如海,众人齐庆丰收。   壮族歌谣当中,也反映了这种悠闲富足的田园生活,描绘了太平世道普通百姓安乐满足的心理:   树大遮阴几自然,坐下歇凉烧口烟。   牛在山头吃嫩草,留它吃饱好下田。   两蔸大树桠对桠,绿叶还配大红花。   看牛不是青年仔,村上一对老人家。   桁条选用柳州杉,横梁选用老椿芽。   挑担犁耙后生做,看牛由我老人家。   ——《看牛歌》,选自《广西歌圩的歌》[1]   歌中描绘了一位壮族老人,在辛勤劳作了一辈子之后,心满意足的享受晚年,放放牛,乘乘凉,抽抽烟,操心操心青年人。而挑担犁耙这种重活已由年青人去承担,已经用不着老人家再劳累。歌中虽然没有直接说生活条件如何,但老人家自得其乐的神态,足以说明这是一户殷实勤劳的人家。   稳定的经济生活是提供了精神领域发展的必要条件。壮族人民普遍生活稳定,不为衣食发愁,故而才有条件创造山歌。   二、壮族有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能够包容外来民族,并因远离中原王朝,受儒家文化影响有限,保持了天然的民风   越人在岭南生活了几千年,期间虽然部落之间时有小规模争战,但无大的战事发生,从未出现过炎黄之战、蚩尤之战、三苗之乱等等大的战争。从秦朝始皇将岭南纳入版图直至明末清初,大型战争只发生过几次,一为秦始皇进军岭南,一为北宋平侬智高起义,还有一次是明朝对大藤峡瑶民起义镇压。其余土司之间的小争战,其规模和对生产生活的破坏性并不十分大,故而相对中原甚至相对江南的每逢改朝换代必然战火纷飞的情形来说,岭南是个世外桃源般的政治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