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拜新同课件_1
这张幻灯显示,心绞痛、肾功能衰竭和短暂性脑缺血非致死性次要终点的发生率在拜新同组和利尿剂组之间也无差别。 接下来看一下拜新同INSIGHT试验中患者的死亡率。拜新同组和利尿剂组患者总的死亡率均为4. 8%,表明拜新同降低总死亡率的效果与利尿剂联合用药相同。 拜新同组有1. 9%的患者由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而导致死亡,利尿剂组中这一数值为1. 6%,两者无明显差异,表明拜新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导致死亡的疗效与利尿剂联合用药相似。 参考4. 8%的总死亡率可以看出,死亡多数是由于非心脑血管性原因所导致的,表明拜新同同样可以降低非心脑血管性的死亡。 按照Framingham试验数据进行预计,如果入选拜新同组的患者不进行降压治疗,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将为34例/1000病例年。而在INSIGHT试验中,经拜新同治疗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仅为17例/1000病例年,比预计的34例/1000病例年降低50%。以上表明,拜新同治疗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可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减少50%。 首先我们看一下拜新同和利尿剂组患者躯体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头晕、抑郁、晕厥和意外伤害等副反应在利尿剂组出现较多,明显高于拜新同组;心悸和阳痿两种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并且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拜新同组发生较多的是面红、头痛和外周水肿等典型的钙拮抗剂类的副反应。 一般而言,拜新同的副反应比较轻微,而且是可以预测的。拜新同最常见的副反应是外周水肿,但92%的外周水肿发生在使用60mg的拜新同时,并且是出现在用药早期,随着进一步用药,外周水肿逐渐消失。 临床经验和以往的临床试验均证实,与钙拮抗剂相比,利尿剂具有明显的代谢副作用,INSIGHT试验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在INSIGHT试验中,利尿剂组分别有7. 7%、7. 6%和6. 4%的患者出现了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6. 2%和1. 9的患者出现了低血钾和低血钠;而在拜新同组出现以上代谢副作用的患者明显少于利尿剂组。以上表明,拜新同治疗高血压无明显的代谢副作用。 再来看一下拜新同和利尿剂对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这张图纵坐标指示的是肾小球滤过率,横坐标指示的是治疗用药时间。可以看出,与拜新同组相比,利尿剂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表明拜新同长期用药不会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对肾脏功能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利尿剂组有4. 6%的患者出现肾脏功能损害,明显高于拜新同组(1. 8%)。以上两项结果表明,与利尿剂相比,拜新同具有较好的肾脏安全性。 前面的结果显示,利尿剂具有明显的代谢副作用,同时该组患者中出现糖尿病、痛风和外周血管疾病等新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拜新同组。 下面我们对拜新同INSIGHT试验进行总结: 冠心病的疾病本质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后导致供血不足。那么能否使用药物逆转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下面介绍著名的INTACT研究。 INTACT研究的全名为International Nifedipine Trial on AntiatherosclerotiC Therapy此研究为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前瞻性、为期3年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以冠脉造影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目的是评价硝苯地平长期用药对轻、中度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 共425名冠心病患者入选INTACT研究,并在治疗前进行第一次冠脉造影,经安慰剂或硝苯地平4×20mg治疗3年后共有348名患者完成了第二次冠脉造影,其中安慰剂组为175人,硝苯地平组为173人。 为了观察硝苯地平 长期治疗的意义,INTACT 3年治疗结束后,对348名完成第二次冠脉造影的患者中的188名再进行为期3年的INTACT随访研究。考虑到医学伦理问题,所有随访的188名患者都用硝苯地平3×20mg进行治疗,3年随访治疗结束后共有120名患者完成了第三次冠脉造影,其中61名在前3年治疗中服用安慰剂,59名在前3年治疗中服用硝苯地平。 此幻灯显示的是INTACT研究前3年治疗结束后第二次冠脉造影的结果。可以看到,与安慰剂相比,硝苯地平3年治疗后,每位病人平均新生病灶数在左前降支减少了42%,在左旋支减少了32%,在右冠状动脉减少了16%,因此硝苯地平对主要的冠脉均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这是INTACT随访研究结束后第三次冠脉造影的结果。在前3年治疗中服用硝苯地平的患者经3年随访治疗后人均新生病灶数进一步减少了78%,即使是前3年中给予安慰剂的患者经硝苯地平3年随访治疗后人均新生病灶数也减少了73%。INTACT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硝苯地平长期治疗,可以明显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s) were introduced in the mid 1970s and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