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活着》中福贵形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余华《活着》中福贵形象

论余华《活着》中福贵形象   【摘 要】 长篇小说《活着》是以解放前到文革后为时代背景的,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命途多舛的一生。福贵经历了人生的大悲以及大难,小“我”的人被推入到与现实的紧张关系中:连维系生命的基本物质也极度缺乏,如此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福贵面临的却是亲人一一离世,这种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并没有令福贵心猿意马,日常生活的艰辛紧紧包围着他,他就如同那头年老的牛一般,只知道低着头向前走,用极大的隐忍包容生活赐予他的不幸,活着在这里不单单表现为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生命哲学,一种对生活的顿悟和对死亡的超越。人物形象富有张力且个性丰满,其中透露出的生存哲学让人不由的重新思考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关键词】 活着;福贵;忍耐;乐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2   如果不是世事如此沧桑,有谁会知道活着其实也是一种奢侈的幸福。余华,这位八十年代的先锋作家之一,《活着》的出世便备受瞩目。小说主人公福贵在历经人世磨难,饱尝世间悲苦之后依然能被人间的极大温情所感染,那种与生俱来的乐天主义以及在悲痛中所表现出极大的隐忍能力令人折服。在这部小说中,苦难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风貌,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人生磨难和人生本原性悲剧。人在这样的苦难中不再是茫然不知所措,而是以“活着”的乐观和坚韧的生存态度从苦难中拯救自己,人在人性危机和沉沦中得到了救赎。苦难和救赎这两大主题话语还共同体现出余华小说所具有的在终极意义上的对人类的关怀。   福贵是一位嗜赌成性的地主少爷,在输光家财后为母亲求医未遂而成为国民党的壮丁,而后辗转回到家乡,却发现母亲早已去世,自己的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抚养了一双儿女,虽然女儿不幸成为聋哑人,但幸好儿子聪敏机灵;本以为生活就此平静如水,但真正的不幸才拉开序幕。   福贵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将家财输给龙二,龙二却在解放后成为地主分子,最后居然被枪毙了,用龙二的话说,我是替你吃子弹的,而后历经战争,作者对战争进行了残酷的描写,几千号伤员在一夜之间全部死去,在战争中,活着异常艰难。而福贵九死一生回到家乡,却面临女儿因为发高烧没钱医治生生变成了聋哑人,即便如此,福贵还是准备和家人踏踏实实的过日子。然而接二连三的噩耗彻底打碎了福贵刚刚重建的幸福,儿子在抽血中被活活抽死,女儿刚刚结婚得到幸福却难产死去,妻子在极大的悲痛中撒手人寰,整部作品中处处充斥着死亡的阴影。作品中的福贵在命运的夹缝中艰难的活着,却见证着周围的亲人在活着的故事中一一死去。   或许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岁月,我们并未真正触及生命的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懵懂,无知,无思维的我不禁有些战栗。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合上书本之后,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奥难测;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罢。对于《活着》中满眼的死亡和萧瑟,我不知用怎样的言语诠释,《活着》的成功并不在于作者用了多么具有轰动效果的叙事,事实上,余华并不是一个渲染能力很强的作家,文中的丧妻,失子也并不具备轰动性,余华只是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述了人们纷纷在这个活着的故事中死去的经过,这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中隐含的所有情绪就这样悄悄渗入读者的阅读,《活着》其实是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余华就如同一个冷静的外科医生,将人世间的苦难本质从虚假的仁义道德中剥离出来,《活着》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的方式将读者刚刚建立起的幸福感觉打碎,用破灭的幸福送还读者一个真实的结局,这样的活着是会被人永久记住的,因为阅读是一次恐怖的内心经历。   当然,《活着》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不过,就如余华所说,《活着》本身不是控诉和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活着》完整地展示了余华对人生新的解读;展示了一种对生活的执着精神;展示了人们对苦难的承受和宽容。《活着》是通过福贵老人对其苦难一生的叙述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活着》这部作品朴实而深沉,贯穿全文的内容是对于死亡的叙述,透过福贵老人对其苦难一生的讲述,来完成对生存哲学的解读。   活着是生命的唯一要求,文中的福贵经历的惨烈不亚于余华笔下的任何一个人物,而这里没有血泪的控诉,没有撕心裂肺的喊叫,甚至连质疑和愤怒都不存在,但余华成功的为福贵找出了一条活下去的道路,那便是忍耐,这让全文包裹在这种宽广的忍耐之中,变的压抑沉郁。当亲人在福贵活着的故事中远离时,福贵以包容一切的忍耐消解着愁苦,最终,福贵忍耐着和带给他极大苦难的生活相依为命。忍耐成为福贵活着的助推器,它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本身是为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