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槌球》中鞋子意象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体槌球》中鞋子意象分析

《人体槌球》中鞋子意象分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曾在《魔法的利用:童话故事的意义和重要性》一书中提到:“两千多年来……在世界各地众多的童话爱情故事中,女性的鞋子通常被用于寻找合适的新娘,从而使难题迎刃而解。”(Bettelheim,2010)在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斯特拉波所写的《地理志》中,木屐为法老寻到了洛多庇斯,娶她为妻;在中国唐代段成式撰写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的续集《支诺上》中,金鞋替陀口国主找到了叶限,“以叶限为上妇”;在1697年法国佩罗版的《灰姑娘》中,水晶鞋帮王子觅得灰姑娘,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见,不管材质如何,古今中外的作家们常拿女人的鞋子做文章,“按鞋索妻”成为文学创作的传统。鞋子也由此成为众多学者们研究分析文学作品的切入点。   英国当代女作家凯特?阿特金森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人体槌球》围绕费尔菲克斯(Fairfax)家族的第六代儿孙伊泽贝尔(Isobel)和查尔斯(Charles)找寻失踪已久的生母伊莱札(Eliza)这条主线,向读者揭示了自莎士比亚时代至20世纪60年代历时300多年来错综复杂的家族秘史。在作品中,阿特金森对于女性鞋子的描述多达26处, “它们无处不在”。(HC,126)本文将集中探讨被伊莱札和伊泽贝尔丢失的三只鞋子,解析作家赋予它们的意象。换言之,作家是如何借助鞋子这一传统的“外在的物象”来表达“内在的心意”的呢?   首先,鞋子是传递爱情的媒介和信物。(张中载,2003)伊莱札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遗失的第一只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只鞋在她与戈登?费尔菲克斯(Gordon Fairfax)的战地姻缘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她是戈登意外发现的宝物。在部队即将撤离伦敦前,戈登把她从一幢遭轰炸过的楼房废墟里救出来,甚至冒险回去帮她找到了丢失的鞋子。(亲爱的,它们是那么昂贵。)当他把她温柔地放在人行道上,她微笑着称呼他我的英雄。“我的英雄”,她说。戈登坠入爱河,迷失在她那威士忌酒色的眼眸里。重返骑士时代,真好。伊莱札的身上满是轰炸后落下的灰烬。”(HC,84)作家对于那只鞋子的大小、材质、式样没有任何描述,只简化为一个形容词“昂贵的”。作家淡化鞋子的细节而强调了爱情的无价。戈登在二战期间是令人骄傲的战斗机飞行员,又长着一副英俊的面孔,是少女心目中具有骑士风度的王子;伊莱札被救时,满身的炮灰,暗喻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能够收获爱情,弥足珍贵。戈登更是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寻鞋,这一举动体现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自由与爱情》一诗中所述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意境。伊莱札通过“索鞋”考验了戈登的衷心;戈登则用冒险“寻鞋”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他让伊莱札看到了并相信了爱情的力量。那只丢失的鞋子使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阿特金森用它传递了最为传统的意象,向读者展示了英雄救美、“灰姑娘”与王子式的童话爱情故事。第一只被伊莱札丢失的鞋子是爱情的见证物、试金石和催化剂。   第一只鞋子为伊莱札送来了爱神,让戈登找到了心仪的新娘,使他俩步入婚姻的殿堂,完成了童话般的故事开端。合脚的鞋子是否真能为戈登找到合适的人生伴侣?他们婚后的生活以第二只被伊莱札丢失的鞋子为线索展开。它在小说中前后出现了十次。第一次,它被伊泽贝尔发现:“一只棕色高跟绒革面皮鞋,上面粘了一团形状奇怪的乱蓬蓬的毛发,毫无光泽,就像一只死猫趴在那里。鞋子里面布满霉斑。那团死皮毛中有一块莱茵石,发着微弱的光。鞋面上的绒毛深色而粗糙,鞋跟向外张开了,就像一颗快掉落的牙齿。”(HC,57)作家通过死猫、霉斑、死皮毛和即将断落的鞋跟这些细节所传递的信息就是“死亡”,引出了戈登和伊莱札婚后生活的危机,揭开了伊莱札的身世之谜和失踪之谜。   所谓的“灰姑娘”伊莱札,除了面容姣好,她的出身与德行和佩罗版的“灰姑娘”相去甚远。她是爱德华爵士(Sir Edward)从吉普赛人那里买来的女婴,在婴儿车里遭窃,从小在第二任养父母家中过着非人的生活,被养母毒打,被养父性侵,和周围的邻居进行着钱色交易;逃离养父母后,她碰上了皮条客迪克?兰德斯(Dickie Landers),彻底沦落为高级娼妓和摇钱树。当她厌倦并想结束荒淫无度的娼妓生活时,第一次丢鞋帮助她实现了结婚生子的梦想。然而,婚后的生活平淡无奇,特别是在戈登退伍以后,失去了战鹰的光环,隐身于小杂货店,让伊莱札失望无比。她终日无所事事,不肯洗衣做饭,只喜欢叼着烟、晒着太阳,对儿女疏于管教,懒散的态度引起了婆婆与小姑的不满,还几次三番拒绝了戈登想再要孩子的要求,使家庭矛盾日益升级。自由惯了的伊莱札越来越不安于现状,急于摆脱婚姻的束缚。于是,她红杏出墙,成为邻居彼得?巴克斯特(Peter Baxter)的地下情人,常常去森林里幽会。矛盾升级直至故事的高潮,即一次全家出游的森林野餐,伊莱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