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康复疗法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拿康复疗法课件

第九章 推拿康复疗法;第一节 推拿概述; 推拿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与一个人的性别、年龄、力量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与其对推拿的领悟、理解、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历史是一面镜子……;推拿学简史;推拿体系;疾病治疗学的演变;推拿简史 一;推拿简史 二;推拿简史 三;;推拿简史 四;;从历史的观点看推拿……;推拿疗法的作用;(二)推拿对内脏病的治疗作用: 1推拿对循环、呼吸和消化系统的作用,如推拿肚腹部的穴位助消化。 2推拿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如推拿头面部改善失眠。 3推拿对血液和免疫系统的影响,如推拿保健要穴可增强体质。; 机能平衡 系统或器官的信息————调整调节脏腑功能(如:缺血性心脏病);推拿治疗原则;推拿基本治法; ●补法——适气血津液不足,脏腑机能衰弱,摆动、摩擦类,补脾胃,补肝肾。 ●泻法——适下焦实证,二便不通,摆动、摩擦、挤压类,稍重力度。 ●汗法——适风寒外感和风热外感,挤压,摆动类(拿、按、一指禅) ●和法——适半表半里,振动类,摩擦类,平稳柔和稍缓。 ●散法——有形或无形的积滞,摆动,摩擦类,轻快柔和。 ●清法——热性病,摩擦类。 ;推拿诊断;第二节 按摩手法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推、拿、压、按、捏等动作,这仅仅是简单的随意动作,没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也不必讲究动作规范,所以不能与按摩手法相提并论。 因此没有理论指导的随意动作是不能称为手法的。 ;(一)手法基本要求;均匀—指手法动作的节奏性和用力的平稳性。动作不能时快时慢,用力不能时轻时重。 柔和—指手法动作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是软弱无力,也不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 ;以上各点是有机联系着的,四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在临床运用时,力量是基础,手法技巧是关键,两者必须兼有,缺一不可。 ;(二)命名和分类原则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按摩手法可归纳成为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六类手法,每类各有数种手法组成。 由于历史原因,手法以家传口授留传下来,按摩在临床辨证施治的手法和治法方面,形成了许多不同技术风格和学术特色的学术流派。 ;目前国内有影响的就有三十多个流派,三百多种手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一指禅推拿;滚法推拿;内功推拿;正骨推拿;指压推拿;小儿推拿;腹诊推拿;自我推拿等。 另外还有捏筋拍打疗法,经穴点穴推拿,四应六法推拿,运气推拿等。 ;(三) 注意事项 ;(四)手法的禁忌证 ;3 正在出血或内出血的部位 不宜用手法治疗。即使四肢关节扭伤,局部肿胀疼痛,也应先作冷敷止血,待内出血停止后,方可用手法治疗,以免加重局部出血,带来不良后果。脑出血的患者,亦应在出血停止后2周再行手法治疗。 4 皮肤疾病(湿疹、癣、疙疹、脓肿等)患处 一般也不可作手法治疗。;5 皮肤破损、水火烫伤患处 不能行手法治疗,以免引起局部感染。局部扭伤,同时伴有皮肤破损者,应在创面愈合后,再作手法治疗。 6 骨与关节结核患者 不宜手法治疗,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 7 化脓性关节疾患 不宜用手法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8 妇女妊娠期、月经期腰骶部和腹部不宜作手法治疗,也不宜在四肢感应较强的穴位处采取强刺激手法,其他部位需要手法治疗,也应以轻柔手法为宜,以免出现流产和出血过多。 9 剧烈运动后极度劳累、饥饿状态等,或极度虚弱者 不宜立即作手法治疗,以免发生晕厥现象。 10 醉酒后神志不清者 一般也不立即作手法治疗。 ;(五)临床按摩心得 ;(六)手法的应用;(七)按摩时的体位;(八)按摩介质和热敷;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一、一指禅推法 ;1.1 基本概念;1.2 主要分类; 以上三种推法频率均在120~160次/分左右。还有一种以指峰着力,摆幅小,频率快达每分钟240次以上者,称缠推法或缠法。 ;1.3 动作要领;1.4 注意事项;1.5 临床运用; 2.1 定义与分类 以小鱼际及手背尺侧为着力面,沉肩、垂肘、立臂、竖掌,肘关节与前臂做周期性的屈、伸与内、外旋臂摆动,并带动腕关节屈、伸,使弓成圆形的手背在施术部位上作来回滚动的手法即谓滚法。 它主要分为直滚法和侧滚法。; 2.2 手法要领;4、手的掌指与指间关节一直保持自然屈曲姿势。 5、腕关节的屈伸交替要过渡自然,不要引起跳动。 6、本法的频率每分在100~140次之间。; 2.3 主要作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