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营销背后心理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媒体营销背后心理学

新媒体营销背后心理学   无论承认与否,推动新媒体营销不断向前的动力无外乎两种: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者行为的改变。我们在不断关注秘密社交、增强现实和可穿戴设备的同时,总是希望了解千禧一代的所思所想。在招聘新媒体人才时,我们不仅喜欢呆萌靠谱的技术宅,也喜欢懂点社会学并熟练应用心理学的精灵小萝莉。   如果说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催生了新媒体营销,那么大数据则帮新媒体营销完成了从“好看的噱头”到“严肃的商业”的转型。但是“理性”的小数据和大数据以及带有功利色彩的微客服和Social CRM并不足以让我们洞悉和预判消费者行为和心理。   正如Altimeter集团营销总监、社交媒体专家布赖恩?索利斯(Brian Solis)所说,大数据反映的用户特征和用户行为并不足以为品牌提供全面、有效的决策支持,决胜新媒体营销的最后一码需要心理学的帮助:对消费者心理动因的了解以及思维模式的研究。   自恋时代的网络关系   布赖恩?索利斯把新一代的社交媒体用户称为“自恋的一代”。他们时刻与网络相连,从自拍和上传中得到乐趣。但在周而复始的查看、分享、点赞、刷新的循环中,他们也变得越发孤独和自我。自恋现象正在蔓延的情况不断出现在研究结果和新闻报道中。   当喜欢吐槽和评论的80后一代,主导了“喧嚣的互联网”,他们现在正慢慢退出互联网舞台,开始转型“全能公知”和“人生导师”。千禧一代正在重新塑造新的互联网文化,他们可能比历史上任何一代人都要自恋,但是也要比任何一代人更喜欢真实和对等。   朋友圈图片里不经意露出的跃马车标,美拍视频里模糊隐现的四轮马车与马童,以及文字里那些对iRobot扫地机器人、Esspressvio咖啡机和Parrrot飞行器轻描淡写的提及,都不能简单地被理解成为炫富。这种自我的“暴露”背后隐藏着消费者与品牌的新型关系:第一,品牌是消费者的自我表达,消费者需要通过品牌塑造自己的网络形象;第二,消费者需要品牌引导潮流,消费者需要品牌帮助自己融入“潮流”并彰显“个性”; 我们之所以在新媒体营销中强调的“品牌个性”以及“品牌要有态度”,原因也在于此。The North Face用“去野”鼓动内心藏着一个“熊孩子”的小白领,耐克用“跑了就懂”来忽悠怀揣减肥和健身梦想的上班族,都是怀着这样的目的。   当“自恋的一代”陷入“现在流行什么”或者“我做什么才能显得与众不同”的疑惑时,他们就会焦虑、无助和消沉。他们会向品牌寻求帮助,他们希望品牌让自己成为“焦点”,也希望品牌引领自己的生活方式。红牛引领“挑战极限”和“挑战自我”的潮流,芝华士定义富足潇洒的生活态度,嘉士伯把顾客塑造成有内涵的“硬汉”,乐高把玩家打造成有创造力有能量的精英,这些都是品牌帮助消费者定义和引领潮流的例子。   雷根互惠规范   如果我给你一些好处,那么你会以更多的好处回报。互惠(Reciprocity)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行为规范,使得双方在社会交换中的公平性得以保持。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丹尼斯?雷根(Dennis Regan)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做过一个推销员实验,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 “互惠”心理影响他们的决策。他让一些助手分别找一些人填写调查问卷。在中间休息的时候,助手们出去了一会儿,几分钟之后又回来了。不久,助手要求被试人购买票面价值为25美分的演出票,结果发现有饮料的被试人均购票两张,而没有饮料的被试人只买了一张票。   互惠规范同时也变成了影响他人的一种手段。《影响力》的作者、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把互惠原则看作获取影响力的核心手段之一。互惠规范被广泛地运用在传统的市场销售活动中。当保险人员推销保险的时候,经常会给人们送诸如台历之类的小礼品,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打破陌生人的隔阂,更在于影响人们的顺从意愿。在新媒体营销中,互惠规范也能影响互动和参与。互惠规范是集客式营销(inbound marketing)的核心:如果我能给你提供高质量的内容,那么你就有责任提供某种形式的回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则增加互动参与和营销效果?如果说为参与者创造良好的网站访问体验或者事先提供免费物质奖励是最普遍的应用,那么汉堡王则尝试了一种更新奇的互惠玩法。汉堡王推出了一款Facebook应用程序,如果用户删除Facebook上的10名好友,可获得一个免费大汉堡。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共有8.3万人次在Facebook删除了好友,而被删除的好友数量达到23.4万人次。   更劲爆的案例来自于西班牙剧院Teatreneu的免费演出门票活动。在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西班牙, 演出市场在去年一年经历低潮。为了吸引用户进场观看演出,Teatreneu剧院给观看者提供免费门票。但是在观看演出过程中,观众前方的椅子上会装备一台iPad, 如果演出的剧目是喜剧,iPad上的表情识别应用会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