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近现代漫画历史渊源
浅析中国近现代漫画历史渊源 摘 要:中国的漫画风格自成一派,与世界其他各国漫画相比,有着鲜明的特色,这些是保持中国漫画长盛不衰的基石。追究历史原因,中国的漫画收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诸多影响。本文从对中国漫画有影响的四种传统绘画分析,寻求漫画发展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漫画;历史;渊源;影响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076-02 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生活在远古时期的人们,由于受当时认知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思维和行为方式较之现代的人有很大的不同,从现今流传下来的远古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某些绘画具有稚嫩、直白、质朴、抽象的特点。这虽与现代的传统绘画风格出入较大,却恰恰与现代漫画的表现手法有几分相似,可见,中国漫画受到了传统绘画因素的诸多影响。这不仅体现在绘画的工具和材料、绘画的题材、绘画的构成形式等诸多方面,也更深刻的体现在了绘画的意识思维层面。以至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中国漫画,依然在传统绘画因素的影响下,保存有很深民族特色。这也是中国漫画具有独立的、完整的发展思维和过程的先决条件。 一、叙述型绘画风格 这种类型的题材多来源于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画面不是单纯的一个形象,而是一个事件或者一个活动过程,因此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例如,洛阳西汉墓壁画《二桃杀三士》(图1.1),讲述的是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因无法分食即弃桃自杀的故事。图中右侧人物一手持剑,另一手指向盘中的两颗桃;左侧一人张嘴惊呼做仰面后退状;另一人跨步而立,神情悲愤肃穆。整幅图刻画生动、惟妙惟肖。二桃杀三士图用石刻线画高度简单概括的手法具有了漫画的“形”,又以“借刀杀人”的寓意具有了漫画的“神”,可谓是神形兼备的漫画风格的作品。再例如马王堆出土的棺木漆画《土伯吃蛇》(图1.2),描绘的是地下的主神土伯令“?”这种鸟将蛇捉来吃,以防止蛇破坏尸体的故事。同时出土的另一幅《羊骑鹤》(图1.3)描绘的是羊因拉不动驻足不前的鹤,遂骑在鹤背行走的故事,极富趣味。①类似题材的还有现存敦煌莫高窟257窟的北魏《九色鹿本生》故事画,描写的是九色鹿救人后反被人告密惨遭杀害的故事,另有山东东汉祠堂石刻画《郭巨埋儿》等,这些都是以连续画面形态出现的早期叙述型绘画风格的作品。 二、教化型绘画风格 人们由于受到特定的意识形态的支配,曾经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相信有超越现实的力量存在。各种宗教成为人们精神的寄托,宗教活动渗透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时期的绘画题材也多涉及到宗教、图腾崇拜、神秘力量等。例如战国曾侯乙墓的内棺漆画《羽人》(图1.4左),刻画的是人面鸟身的形象,图中羽人头上带有两个尖的帽冠,双翅舒展,一手持戟,腹部装饰着鳞纹,尾翼呈扇形散开,是传说中引魂升天的“羽人”的典型形象。再例如敦煌壁画的《飞天》(图1.4右)形象,曼妙多姿、形态优美。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或者“飞天”,寄托了人们对于天人生活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明宪宗朱见深的《一团和气图》,(图1.5左)此图借用了东晋和尚慧远、道士陆静修和儒生陶渊明“虎溪三笑”的典故,将儒、释、道三种思想合而为一。三个人物造型丰满、抱为一团,寓意其乐融融、团团圆圆,表明了创作者对国家和政治的期望。画像石《方相氏》(图1.5右),则是对一种官职人员的刻画描写,用简单有力的线条概括出方相氏的外形和动作特点:人身兽足、似熊非熊、瞠目张口、赤身裸体、下蹲,作奔走捉拿状,方相氏是墓室中打鬼头目的象征,具有惩恶扬善的性格特点,画面对其凶狠姿态夸张的刻画反倒显得十分质朴可爱。②这些巧妙的构思和高超的图形概括技巧,与现代漫画的手法已十分接近。 这些来源于传说和宗教的形象被细致刻画,运用于丧葬和祭祀活动中,往往体现了古代人对美好生活和良好归宿的追求,具有一定的说教和感化的功能,因此被称为教化型绘画。 三、讽刺型绘画风格 讽刺风格的绘画,常常采用夸张、变形、隐喻的手法对世事风气和国家政策做一些讽刺和批判。例如以钟馗的故事为题材的《中山出游图》(图1.6)就是这种风格的作品。宋末元初的文人画家龚开对社会污浊状态极端不满,把统治者的爪牙视为妖魔鬼怪,就借钟馗这个驱邪除害的正义形象创作了此图。此外还有明代画家李世达《三驼图》(图1.7),以“驼背”来讽刺社会上的那些不正直的人。明末清初,在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下,讽刺题材画作的寓意不再明显外露,而转为暗喻,例如八大山人朱耷的《鹊石图》,鸠占鹊巢,暗示清政府抢占大明江山之意。还有一副《孔雀图》(图1.8),画面当中有一只尾巴上只有三根长翎的丑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