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古代父权制下妇女参政
论中国古代父权制下妇女参政 摘 要:中国古代父权制下的妇女在参政路上尤为坎坷,但她们中很多人依然在政治的舞台上熠熠闪耀、发挥着不可泯灭的作用。中国古代妇女参政的主要途径有预闻与规谏、谋事与权变、批阅奏章、立遗嘱、和亲等等,这些参政的妇女有的为江山社稷贡献出不菲力量,但也有被冠以“红颜祸水”、“穷凶极恶”的骂名。我们结合史实来认识中国古代妇女参政途径的同时,也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关键词:中国古代;父权制;妇女参政;女官制度 中图分类号:D6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021-02 回望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曾经有过一段属于妇女的时代,那就是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在母权制度上,妇女的自由处境使他们美丽、骄傲、自尊和独立,她们自由而且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女性丧失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失去了在生产中的优势,她们的劳动不再具有社会性,在社会上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而当妇女成为男性的附属时,参政对于她们来说就更为坎坷。 一、中国古代父权制下的妇女参政界定 关于妇女参政的界定,很多学者都进行过探讨,在古代,妇女参政一说还鲜有研究。当代学者对此主要有以下观点: 杨根乔认为:“妇女参政是指妇女群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资格或权利,主要包括民主参与和权力参与两个方面。民主参与是指妇女行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包括行使选举权,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进行民主监督,以及通过言论、出版、结社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等;权力参与是指妇女直接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和各级各类领导职务,直接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1] 周亚平认为:“妇女参政是通过妇女对社会管理和领导的参与程度而体现出来的妇女地位的反映。”[2] 王瑞芹认为:“妇女参政,简单地说,就是妇女在影响或参与国家机关制定国家重大决策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状况,包括妇女的参政意识、参政制度、参政组织和参政行为。”[3] 对于妇女参政的概念界定各有所云,但就目前而言,始终是围绕这几个方面:妇女参政是直接还是间接参政、是个体还是群体参政、是意识还是行为方面参政、是通过何种渠道参政。我们也不难发现,人们常常是立足于当代社会来解读妇女参政这一概念,却鲜有人放置于中国古代父权制这一背景下来探讨。 笔者以为,妇女参政是指妇女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或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或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过程,这一概念置于古代父权制背景下亦如此:1)妇女参政可以是直接参与(如权力执行者)也可以是间接性的参与(如为决策者进言献策)国家政治生活或社会公共事务;2)它是妇女参政意识和参政行为的统一体,既包含妇女对国家政治生活或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态度与认知,又包含妇女在某一政治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3)这一过程可概括为知政、议政、参政、执政;4)中国古代父权制下的妇女参与主体由后宫妃嫔、公主、平民女性及女官制度中除后妃以外的其他女官构成。本文以后宫妃嫔和公主参政为主要讨论对象。 二、中国古代父权制下妇女参政的主要形式 古代中国,男子可以通过立功仕进、荐贤任能、卖官鬻爵、天子特招、科举考试等途径入朝为官,那么妇女又是如何参政呢? “在封建社会中,女官制度是女子参政的唯一途径。所谓女官制度是皇帝制度中后官制度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很多女官既是皇帝的妃嫔,又是皇后属下佑治内事、分官众务的官属。”[4]她们也是经过一定标准与程序选拔而来,通常都才貌双全,有一定的参政能力。女官制度的始源可追溯至周朝。据《周礼》记载,“周制,天官所属部有女史职,以知书妇女任之,掌王后礼仪,佑内治”,“周制,春官所属部有女史职,掌文书”。那时的女官数量极少,且不兼为皇帝的后妃,但为以后女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设有女御长、宫长、宫中学事史等女官,但她们不兼有皇帝妃嫔的身份,而皇帝的妃嫔却兼有女官的身份,并享有与外廷相似的官位和爵位。唐代时,科举只限于男子,女官设置仿照三省六部制,设六局二十四司,即尚功、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宫之局,并设立女官品阶制度。女官制度为古代一大批女性提供了参政机会,武则天就是由才人、昭仪,最后一步步走向唐朝政权核心。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父权制下的妇女参政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预闻与规谏 预闻是指参与并知道内情。后宫中,预闻政事的妃嫔不在少数。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后,每临朝,韦后都要置幔坐在殿上,预闻政事。规谏,在我国古代专指臣对君、晚辈对长辈的直言规劝。在封建社会中,那些侍奉于皇帝左右以规谏朝政阙失为己任的官员,即为“谏官”,通常,陪伴皇帝左右的后妃们就扮演着这一角色。如长孙皇后曾多次规谏皇帝要“居安思危”、“任贤纳谏”;以“雅兴宽仁”著称的阴月华也多次规谏光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