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覃正彦三次坚持搞包产到户人民公仆
覃正彦三次坚持搞包产到户人民公仆 一 覃正彦嘱我为他的回忆录《一蓑烟雨任平生》写序,我欣然从命。 覃正彦家是湖南省石门县,我家是山东省聊城县(现为聊城市),两地相距数千里,他又长我10岁,我们两人本来是没有机会碰到一起的。“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罄竹难书,但如果没有“文革”,没有我被发配到湖南西洞庭农场的经历,我们两个就根本无缘结识了。 1967年1月组织上分配我担任江青首任专职机要秘书。1968年1月,江青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转呈了一封群众来信),毫无道理地动怒,将我诬为“坐探”,投入秦城监狱,关押7年半。1975年5月开释后,我被下放到位于湖南常德的国营西洞庭农场。当时,西洞庭农场的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场长,即我们通常说的“第一把手”,便是覃正彦。 我在农场5年(1975年5月~1980年3月),不论参加劳动,还是工作(教过书、当过中小学校长、做过党委宣传部理论干事,还到省委党校理干班学习过),都没有受到任何歧视,相反,还享受着农场领导和广大职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感觉处处都很温暖、很亲切。在打倒“四人帮”后,农场的领导和职工都支持我平反的要求,还帮助我解决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我想――也确实如此――这都与农场“第一把手”覃正彦有关系。 应该申明,我为覃正彦的书写序言,并不仅仅因为感谢他,更重要地,是我认为他这本书没有一篇文章是昂首望天,只对上负责,而是眼睛向下,视人民为父母,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的党的优良传统在他身上得到了真正的继承和发扬。 二 覃正彦的工作和人品,在他所工作的地方和单位,那是尽人皆知的称好,绝大多数人都伸大拇指。在这篇序言中,我就不讲这方面的事了,而只讲他书中谈得最多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搞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的事。在这个事情上,最深刻地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真正人民公仆的风范。 覃正彦在上世纪60年代搞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的事 覃正彦曾说,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他在石门县任主管农业的县委书记时,觉得从19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在农村长期推行极“左”政策,大搞“一大二公”“一平二调”“一手高指标,一手右倾帽”,导致产生严重的“五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共产风、生产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错误,造成粮、棉、油等农业和畜牧业大减产,再加上粮食高征购,农民吃不饱饭,很多人都得了水肿病。许多地方的农民吃野菜,吃树皮,甚至还吃观音土,饿死了不少人。 1961年,他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在农村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研究。在雁池公社马家大队,他们发现一个生产队在少量的自留地和新开垦的荒地上种玉米、红薯、黄豆等,结果以不足生产队总耕地面积10%的土地,收获了占全队粮食总产量30%以上的粮食,群众就靠这些粮食渡过了饥荒。 在城关公社红土坡大队的一个生产队调查,晚上开座谈会时,有个叫王传江的社员站起来说:“你们都怕说,我来说,说错了我坐牢,坐牢还有饭吃。农业生产这样搞下去只有死路一条。按我们社员要求就是要搞包产到户。”他一下说出包产到户有十大好处:多产粮食,社员能吃饱饭,生产队长不用天天喊工催工,生产有责任心,不偷工减料,生产质量有保证,勤快人更加勤快,懒人也不偷懒,狡猾人搞不成狡猾工,社员不为评记工分吵架,国家征购也可以完成。其他人也抢着发言,都要求搞包产到户,七嘴八舌又补充了五大好处,这样包产到户就共有15大好处了。 当时,覃正彦内心是主张搞包产到户的,但又害怕,因为这是个禁区,搞不好要受批评,甚至受处分。1962年3月,他在全县三级干部(大队支部书记、公社干部、区干部)大会上作报告,讲到农业生产时,原原本本地讲了包产到户的15大好处,但同时也讲了包产到户有坏处(主要是怕产生资本主义)。这样,全县有不少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有的变相搞了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等多种形式。凡是搞了责任制的都增产增收,干部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国家征购任务也完成了,但他却为此挨了不少批。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把这说成他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的一大“罪状”。 1966年11月,地委社教工作队的负责人跟他谈话,说:“老覃,你确实犯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错误,县委书记在三级干部大会上鼓吹包产到户有15大好处,全省没有,全国也可能没有。” 1967年10月,由军代表支持的造反组织印发了覃正彦的“罪状布告”,布告上“覃正彦”3个字还用红笔打了“×”。布告上罗列的十大罪状之一就是说他“全面复辟资本主义,大肆鼓吹包产到户有15大好处,致使全县很多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和包产到组,严重破坏了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加上其他莫须有的罪名,他在“文革”中经受了六七年的残酷折磨。 覃正彦在上世纪70年代搞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的事 1973年1月,恢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