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药性组合归胃经中药药理作用特征研究
基于药性组合归胃经中药药理作用特征研究 [摘要] 目前中药药性的研究多局限于单一或两类药性层面,偏离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念?该文以不同药性组合的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为研究目的?整理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归胃经中药的药性数据,收集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0年以来的全部文献和《中药学》(颜正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临床中药学》(高学敏?钟赣生,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中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数据,利用关联规则方法,挖掘归胃经中药药性组合所对应的药理作用?所得关联规则结果与经验知识相符,不同的药性组合有各自的药理作用特征,通过比较发现不同药性组合间的药理作用既有差异性也有相似性?药性组合间因为具有相同的四气或五味而表现出相似的药理作用,因为具有不同的四气或五味而具有差异性的药理作用,而四气和五味均不同的药性组合其药理作用也可以表现出相似性?该研究将药性理论与中药药理作用研究成果结合,揭示了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的主要特征和规律,为揭示归胃经中药的作用机制,发现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归胃经中药;药性组合;药理作用;关联规则 [收稿日期] 2013-11-2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356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NECT-11-060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I51B01);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项目(2011-CXTD-11) [通信作者] 王耘,教授,博士生导师,Tel:(010 E-mail:wangyun@;乔延江,教授,博士生导师,Tel:(010E-mail:yjqiao@263.net [作者简介] 张百霞,博士研究生,Tel:(010E-mail:baixia575@163.com 胃为六腑之一,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喜润恶燥,有“太仓?“水谷气血之海之称[1]?归胃经中药即主归胃经,以清热泻火解毒?和胃通降为主要功效,可用以治疗胃火上炎?火毒炽盛和胃气上逆诸证的药物[2]?中药药性是中药的核心和基础,中药药性理论是指导中药学和中医临床用药的基本理论,是联系中医与中药的桥梁?目前,科研工作者已对归胃经中药的抗炎?抗溃疡?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3-6],但这些工作多未考虑中药药性或局限于单一药性层面,缺乏规律性研究且偏离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念,难以全面反映基于中药药性的药理作用规律?本文以归胃经中药作为研究载体,利用关联规则方法,从药性组合角度[7-9]研究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特征和规律,以期为在整体层次上利用药性对归胃经中药药理作用进行预测提供依据? 1 数据来源与整理 1.1 数据来源 归胃经中药药性数据来自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以下简称药典)[10],以药典中药性和功效数据完整的中药作为研究载体;归胃经中药的药理作用数据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自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这些药味的药理研究的全部文献,并参考颜正华主编的《中药学》(第2版)[2]?高学敏?钟赣生主编的《临床中药学》(第1版)[11],对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标引? 1.2 数据整理 对大热?微热?大寒?微寒?微辛?微苦等表示程度的词统一记录成热?寒?辛?苦等?本文以性-味-归经药性组合作为基本单位?例如,南沙参的性味与归经为甘,微寒,归肺?胃经,则南沙参应包含2种药性组合,分别是寒甘肺?寒甘胃?由于关联规则是从大量数据中寻找共性规律,因此暂不讨论包含小于或等于4味中药的药性组合,只统计对应5个或5个以上归胃经中药的药性组合?有些中药的药理研究尚未开展或不够深入,为提高数据质量,去掉缺失值较多和药理作用少于3项的中药,在药典中有明确性-味-归经记录的共177味,对其药理指标进行归纳?整理? 2 方法 2.1 归胃经中药的气?味特征统计 为了对药典中归胃经中药的药性特征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本文对其四气?五味进行统计分析,以每味中药的名称?四气?五味作为数据表的字段,输入具体数据,利用Access的查询和编程功能得到归胃经中药的四气?五味比例分布特征? 2.2 关联规则分析 关联规则挖掘可以发现大量数据中项集之间的相关联系[12],利用SAS8.2(Statistics Analysis System)中的Enterprise Miner模块对包含药味数大于或等于5的10个药性组合(寒苦胃?寒甘胃?寒辛胃?寒咸胃?热辛胃?温苦胃?温甘胃?平苦胃?平甘胃?平辛胃)进行10次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与归胃经药性组合关联性较高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