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剧社艺术赋权与公共空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工剧社艺术赋权与公共空间

女工剧社艺术赋权与公共空间   近日备受关注的沃尔玛常德店员工联合维权事件、广州中医药大学医院保安维权受审案件等,在向我们展示新工人群体巨大潜力的同时,也深刻暴露出这一群体的内忧与外患。正如汪晖在《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一书序言中指出的,“法律维权对于新工人群体的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将工人群体的斗争限制在法律的框架内 ”,而与“新工人”相对应的“老工人”的社会地位取得,其实是20世纪上半叶政治过程的产物。如今“不是新工人群体缺乏阶级意识,而是产生这种阶级意识的政治过程终止了……”。   此种“被代表”的现状,导致新工人群体还面临着物质生活之外更为严肃的问题:在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之主流话语中的迷失。而体察自身的情感、美学需求,正视、理解自身在身份认同转变过程中的困难,获得表达的自信与能力,进而以主体方式获得与当代媒体扩张相适应的公共空间,于许多新工人而言依旧遥远。   关注国内日渐蓬勃的新工人文化运动时,笔者接触到北京家政女工们的周末戏剧工作坊:由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之下属机构―打工妹之家和中戏教师赵志勇等全力推动的地丁花剧社。该剧社关注重心恰是家政女工大姐们的美学需求和情感需求。从声音和肢体动作训练开始,引导参与者探索、熟悉、解放自己的身体,消弭长期单调家务劳动的烙印及家政这份职业对思维和感知方式的异化。2013年9月笔者受邀参与剧社排练,与演员大姐们、指导老师赵志勇和项目负责人阎成梅等“亲密接触”,并观看剧社参与北京青戏节的两场演出。 剧社定位   地丁花剧社于2011年10月在北京成立。剧社前身是2010年3月打工妹之家成立的家政女工文艺表演队,名字来源于家政女工刘鲜华创作的抒情诗“地丁花” 。根据剧团指导老师之一陆璐的记录,地丁花剧团从2011年10月成立至2012年1月共有9次聚会,时间为每周六10:00~16:00,场地和午饭由打工妹之家提供。前8次聚会为排练,第九次即为《我的劳动、尊严与梦想》于2012年1月1日在北京东城社区活动中心举行的首次公演。陆璐说,剧社初创时目标之一是指导参与者学习论坛戏剧技巧。据赵志勇介绍,首演时“论坛剧演出其实效果并不好,因为来看演出的家政工大姐都比较拘谨,不敢上台”,故不再尝试这一形式。   《北京日报》、《劳动午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曾报道地丁花剧社,但不曾为其定位。近20年来,华语文化圈逐步引入了许多与社区、民众活动相关的应用剧场样式,大多从港台开始,逐步波及大陆。我们较为熟悉的应用戏剧样式是民众剧场、社区剧场、发展剧场、论坛剧场、一人一故事剧场等。按照参与人群来分析,地丁花剧团可归入民众剧场、社区剧场或发展剧场,因其服务于处弱势群体地位的普通民众,关注处于相似社会环境中的人群,且致力于此群体物质上的进步,精神、心灵的解放,及批判意识的觉醒和公民素质的形成。从排练技巧上看,地丁花的指导老师们鼓励参与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引入“定格塑像”和“流动塑像”这些一人一故事剧场的常用方法,让参与者初步体味表演的感觉。而从参与剧社群体所属社会阶层分析,地丁花剧团又与被压迫者剧场类似。但正如台湾学者王婉容指出的,这些应用戏剧概念界定本身,有其意识形态方面的诸多问题,应用时不可不慎,目前已有许多从事艺术赋权的学者在对此不断反思。卜卫教授和赵志勇老师称地丁花剧场为“民众戏剧”,本文沿用这一名称,称之为民众剧场。   截至2013年9月,地丁花剧社《我的劳动、尊严与梦想》已对外公演14次。其中包括2012年5月26日在皮村工友之家的演出。因家政女工演员们流动性较大,且演出时长经常不同,故而每次演出时剧本和舞台表现都有相应的调整。 艺术赋权   家政女工大姐们平日在各自雇主家工作,周末排练。为了9月的演出专门挤出两天时间在非非小剧场集中排练,笔者就在这两天获得了和大家接触的机会。相处中获得一个印象:在相聚的时光里女工大姐们放松、自信。演员与艺术指导交流时,彼此间交流、互相“说戏”时,或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反复排演比较生疏的段落时,并没有出于自卑或胆怯的犹豫。   当晚的演出由采访视频、小故事和抒情段落(诗朗诵、如诉如泣的云南小调、陕西民歌《兰花花》、火辣辣的眉户剧《粱秋燕》选段等)组成。大致可分为三个主体部分。其中第一、第二部分演绎“劳动”和“尊严”,第三部分讲述“梦想”。第一部分的开头是赵志勇采访内蒙古大姐蒋秀华的视频“女儿,加油!”采访中,蒋姐讲述了自己和女儿一同在北京做家政工的故事。结尾处她腼腆地微笑起来:“走的时候人家又多给了钱。觉得一辈子都欠人家的。”采访视频定格在蒋姐真挚的面容上。此后演员们三三两两分别上场,一一演绎4个家政女工们亲身遭遇过的小故事(“给我100万也不干”、“简爱”、“新时代人人平等”、和“教不会”)。4个小故事结束时,扮演雇主的一方聚集在舞台左后侧,一起指指点点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