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人从形象塑造论《孔乙己》主题意蕴.docVIP

苦人从形象塑造论《孔乙己》主题意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苦人从形象塑造论《孔乙己》主题意蕴

苦人从形象塑造论《孔乙己》主题意蕴   摘要:孔乙己的本质特征是苦命的读书人。鲁迅在读书人的基础上,重点塑造孔乙己的苦人特点。具体来说,鲁迅由外在体貌到内在精神,由生活状况到生活态度,由人生境遇到社会环境,分层次塑造了孔乙己可怜、可悲的苦人形象,同时,还通过塑造丁举人、酒店掌柜、酒店客人、小伙计等陪衬人物,写出苦人之所以苦的重要原因是“社会对苦人的凉薄”。作者带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揭示出个体命运的苦乐深受社会生活影响的道理,并由此指出社会的病灶在于人心凉薄,这使小说自然奔向精神疗救的主题。  关键词:鲁迅 孔乙己 形象 小说 主题  中图分类号:I2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11-0087-0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作者简介:王敬敏(1975―),女,黑龙江鹤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1919年,鲁迅在《孔乙己》最初发表时的篇末附记中说,《孔乙己》本来“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1] (P.461 ),没有深意不等于毫无用意,鲁迅的话清楚地表明,《孔乙己》意在通过一个人描写一种社会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生活,鲁迅在这里没有明确说,但据孙伏园的回忆文章,鲁迅对此作过相关解释。鲁迅认为,《孔乙己》是“描写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2] (P.59 ),而且“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3]。孙伏园是鲁迅的学生,所记比较可信,由此可知,鲁迅对孔乙己的形象定位是“苦人”,鲁迅把《孔乙己》的主题概括为“描写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鲁迅所说的社会是指冷淡凉薄的社会。  孔乙己苦不苦,苦到什么程度,社会对苦人孔乙己是否冷淡凉薄,冷淡凉薄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关系到我们如何理解《孔乙己》的形象塑造艺术和主题意蕴。  一、可怜可悲:孔乙己苦人形象的多重性及其塑造层次  孔乙己首先是一个读书人,言谈举止明显带有读书人的特征。孔乙己的绰号,是别人借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的话所取,书卷气十足;孔乙己穿长衫,和那些踱着步慢慢坐着喝酒的着长衫者一样,文人样十足;孔乙己“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书生气十足。人物一出场,鲁迅即按姓名、服饰、语言逐层塑造孔乙己的读书人身份。  仔细读来,孔乙己不是完全的读书人,只能算半个读书人。他的身份标志都是半个,名字让人“半懂不懂”,说话让人“半懂不懂”,穿衣虽然是一袭长衫,但也只能算半个穿长衫的人,因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的是短衣主顾,坐着喝酒的是长衫主顾,孔乙己不是短衣帮,但又不是真正的长衫帮。孔乙己甚至半个读书人也不算不上,因为文中说,孔乙己虽然“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甚至“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鲁迅不断用姓名、服饰、语言上的很多“半个”,来刻画孔乙己的尴尬人生形象及其尴尬的社会地位。孔乙己作为落魄的读书人,注定不被任何一个群体完全接受,不被任何一个群体完全理解。  在读书人的特征下,鲁迅塑造了孔乙己的可怜可悲的苦人特征。  说孔乙己可怜,是因为孔乙己物质上“弄到将要讨饭了”,精神上也总是“颓唐”。落魄的孔乙己只能“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他是可有可无的生活笑料:“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生存状况堪忧、精神颓唐无望、他人毫不在意,可怜之人莫过于此。  说孔乙己可悲,是因为孔乙己“读过书”,但他的“满口之乎者也”、他的穷酸只是人们消遣的笑料。孔乙己知道“茴字有四样写法”,但这类知识只能是让小伙计都“不耐烦”“愈不耐烦”。所学无成、所学无用对读书人而言无疑是莫大的悲哀。  鲁迅先生塑造孔乙己形象的多重特征时比较有层次。比如说,鲁迅通过孔乙己的手来成功刻画他的形象,从孔乙己的手可以体会鲁迅的人物塑造艺术。对孔乙己手的描写是解读孔乙己形象特征和塑造层次以及主题意蕴的重要细节。  对孔乙己的长衫用“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进行描写,是在间接地描写他的手。首先描画的是“没有补”,然后是“没有洗”。一般而言,“没有补”表明其长衫之破,揭示的是孔乙己的破落,说明的是其生活状况;“没有洗”表明其长衫之脏,揭示的是孔乙己手脚懒惰,说明的是其生活态度。按此,孔乙己形象的可怜特征是从经济窘迫、手脚不勤开始塑造的。  孔乙己在生活态度上懒于劳作和自甘窘迫,以至于冠正帽洁之类举手之劳就能改变的状况也不做改变。无论生活在任何时代,这样的人都有些令人恼怒气愤。“写得一笔好字”的手,原本可以通过给人家抄书“换一碗饭”,但又“好喝懒做”“总仍旧是偷”。手既不勤劳又不干净,可气则进而为可恨了。  孔乙己的手,最能发挥作用的时候是打算教小伙计写“茴”字的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