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之这样解
中药之毒这样解 目前中药品种已多达12 800多种,而见于中毒报告的只有100余种。因此,相比于西药化学合成药造成的众多药源性疾病,中药安全低毒的优势还是十分突出的。一些中药虽然有“毒”,但若能正确运用也是安全的,所以无需对中药避而远之。 中国论文网 /6/viewhtm 有毒中药不可偏废 某些中药既然有“毒”,那么中医为何还要使用呢?近百岁的国医大师朱良春老先生曾指出:“因为它是治病攻邪的良药,治疗疑难重症尤其离不开它。”我国清代名医叶天士擅用毒虫药治疗?Y瘕、积聚、惊厥等,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现代名医以有毒中药治疗癌症、痹症、瘀证等疑难病的比比皆是,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白血病,更是享誉世界的科研成果。所以,“毒”性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是不可或 缺的。 中药的“毒”大部分指的是副作用,一般比较轻,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如临床常见服用某些中药可引起恶心、呕吐、胃痛、腹泻或皮肤瘙痒等不适反应或过敏反应。通过医药人员的努力,可以尽量减少甚至消除中药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中药的副作用还有一定的相对性,由于中药常见一药多效,比如中药常山既可解疟,又可催吐,若在治疗疟疾时患者发生呕吐,那么催吐就是其副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看待中药,更需要医患间用药时良好的沟通。极少数有大毒的中药,炮制得当、使用合理,也可祛除其毒副作用,以中药马钱子为例,虽有大毒,但合理使用可以治疗多种重症,如类风湿、半身不遂、重症肌无力、肿瘤、精神分裂症等。 即使是少数或是极少数临床不常用的大毒药物,只要在科学的炮制方法下、在安全的用量范围内、在正确配伍制剂下,也可以变害为宝,发挥其良好的治疗作用且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我们大可不必对中药谈“毒”色变。 自我们的老祖宗开始,就发现要减轻药物毒性,有三个环节需要特别注意。一是炮制,二是配伍,三是对症和剂量服法。 炮制,古时称“炮炙”“修事”“修治”,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它是我国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更是一个严谨复杂的过程,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发酵等多种精细的方法。炮制的目的大致可分为纯净药材、切制饮片、干燥药材、矫味、降低毒副作用、增强功效、改变药性和引药入经八个方面,其中降低毒副作用与保证安全用药紧密联接。对于一些毒副作用强的药物,经过加工炮制后,可以明显降低药物毒性及其副作用,使之广泛应用于临床并确保安全。例如临床常用的附子中含有乌头碱成分,口服0.2毫克乌头碱即可引起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的中毒,但是通过胆巴水炮制附子后,不仅可明显降低其毒性和不良反应,还可以起到强心、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等治疗功效。由此可见,严格的炮制条件既是收获良好的治疗效果,又是保证用药安全的首要因素。 其次是要注意合理的配伍,中医用药犹如用兵点将,组成一支强大的军队―― 方剂,方可制敌获胜。清代名医徐灵胎有云:用药如用兵。中药中有的勇猛如张飞,有的忠义如关羽,有的宽厚如刘备。如何排兵布阵,才能统帅好这支部队,同仇敌忾,共抗诸邪呢?中药方剂学认为,统帅好一支支精兵强将的部队的方法,就是中药合理的配伍。一些有毒性或是药性峻猛的中药,需要在方剂中加入可以制约其猛性的“将员”,才可将其作用发挥至安全有效的范围之内,从而加强整支部队的战斗力。例如许多方剂中都有半夏和生姜的配伍,除了它们各司其职发挥自己的本职功效外,半夏是有小毒的药物,生姜可以制约半夏之毒,如半夏厚朴汤等。反之,如果配伍不得当,如甘草与甘遂同用,人参与藜芦同用,均会引起中毒反应。故而中药的有毒无毒,与合理的配伍也是息息相关的。 对证用药与合理安全的剂量服法,对于用药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在正确的剂量制剂及对证治疗的情况下,是无害的。《中国药典》对于每一味有“毒”中药都有明确严格的剂量和用法规定。临床上首先应严谨用药,对症治疗,减少没有必要的毒性药物的使用;在非“毒”性药不可治疗的情况下,严格遵守药典规定的安全有效剂量。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处方上所标明的剂量即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剧毒药或是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开始时用量宜轻,逐渐加量,一旦病情好转后,应当立即减量或停服,中病即止,防止过量或蓄积中毒。如马钱子、胆矾、蟾酥等毒性较大的中药,使用过量或使用时间过长,可导致中毒。若是制剂服法不当,如乌头因煎煮时间过短,或服药后受寒、进食生冷,均会引起中毒反应。此外,处方上标注的内服、外用一定要注意看清楚,外用药切不可口服,避免因粗心大意发生中毒危险。如果医生有特别标示的煎煮办法,一定要按照医嘱 煎煮。 近年来传统医药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随着中药材成本的提高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