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山豆根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山豆根研究进展

中药山豆根研究进展   摘要:对珍稀中草药山豆根(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及现状、药用价值、主要生理活性成分及药效分析、毒性研究、繁育方法、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山豆根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山豆根(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2-0255-03   Research Advances of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   LIU Xue-lan,ZHU Hong,SUN Chang-sheng,LI Li-xia,LONG Xiang-you,ZHANG Jiu-lei   (Guiyang Medical Plants Garden,Guiyang 550002,China)   Abstract: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situation, medicinal value, active component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toxicity research, mating system, cultural practices of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 were reviewed. It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   Key words: 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 medicinal plant; research advances   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介绍,山豆根(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为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1],主产于广西、贵州,云南也有分布。山豆根为常用中药材,宋朝《开宝本草》最早收载入药,药用其根、茎及全草。味苦、性寒,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2]。近代临床还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湿热带下,以及钩端螺旋体病、心率失常、膀胱癌、喉癌、恶性葡萄胎等症,且已大量研制开发治疗肝炎的针剂、咽喉肿痛的片剂和抗肿瘤的中成药[3]。随着研究的深入,山豆根的药性价值凸显,日益受到世人青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就山豆根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药用价值、生理活性成分、繁育方法及栽培技术等作一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山豆根提供参考。   1 生物学特性   在《贵州植物志》中,对山豆根的生物学特性作了如此陈述:山豆根为纤细灌木,高约1 m。小枝绿色,被灰色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被灰色毛;小叶11~15片,椭圆形、矩形或倒卵形,长3~4 cm,先端急尖,基部圆或微心形,上面无毛,下面被银色绒毛,后脱落;小叶柄被灰色毛,圆锥花序顶生,长8~13 cm;花萼钟状,长3~4 mm,萼齿短三角形,长3~4 mm,宽2 mm,花冠淡黄色,长10~12 mm,旗瓣圆形,径约4 mm,具短爪,翼瓣具耳,耳有尖头,龙骨瓣连爪长6.5 mm;雄蕊10个,分离;子房被柔毛,花柱光滑,柱头具刷状毛,胚珠4颗。荚果常扭转,长3.5~4.0 cm, 1~3节,革质,开裂。种子1至数粒,黑色,光亮泽,椭圆形,长约8 mm,种脐小[4]。   2 资源分布及现状   山豆根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苛刻,喜高温,大多生长于石山脚下、岩缝或灌丛林缘,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江西等温度较高的省份,此外,越南也是山豆根的重要产区,每年都有大批药材通过外贸进入中国[5]。   虽然山豆根野生资源分布较为广泛,但2003 年以后,国内有不少厂家以山豆根为原料提取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用于生产抗肿瘤、抗癌新药,致使市场上山豆根的需求量迅速递增,加上日本、韩国等制药企业的需求,供求缺口更大。因为人工栽培山豆根的技术不成熟,目前尚未大面积推广种植,现市场上销售的山豆根多以野生药材为主。但由于大量的毁灭性采挖,资源得不到可持续性发展,山豆根分布地域及蕴藏量正急剧下降。据周雅琴等[6]2010年调查后估算,目前山豆根的野生资源十分稀缺,已濒临灭绝。   3 药用价值   山豆根药性苦、寒,有毒;可清火、解毒,治喉痛、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慢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及蛇、虫、犬咬伤等[7]。《本草求真》载:“解咽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