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丰富表载体 塑造天府个性
丰富表达载体 塑造天府个性 天府之国的成都,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让天府文化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发展天府文化,就是要根植于天府、魂系于天府,充分展现成都元素和原创,形成与其他地域文化有鲜明识别度的文化个性――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要塑造“天府个性”,建议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成都天府记忆工程,二是打造成都故事展播品牌。 中国论文网 /6/viewhtm 实施“成都天府记忆工程” 文化,既是精神层面的,也是物质层面的,需要有实体呈现、载体表达。习近平总书记讲,“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文化的记忆,“乡愁”的载体就在“山水”之间。要深入发掘天府文化的独特内涵,不断丰富天府文化的记忆内容,让生于兹、长于兹的人有更多、更深刻的“记得住的乡愁”,也让来成都、爱成都的人有全方位、多层次认知天府文化的途径。为此,建议从三方面入手,实施一项文化工程,可以命名为“成都天府记忆工程”。 第一,遗存文物保护利用。 成都有丰富的文博资源,除了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集中展出的历代藏品,还有众多的民间博物馆,完全有条件打造“博物馆之城”。但文物本身是静态的,更何况很多宝物“养在深闺人未识”。挖掘天府文化内涵特质,需要深度做好文物研究和文明密码的破译、解读,把这些沉睡的文物唤醒,让博物馆里的古董“活”起来,担当巴蜀文明、天府文化的“讲解员”。 此外,成都还有金沙、宝墩和摩诃池、福感寺等文化遗址,有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宫、都江堰、青城山等名胜古迹,每一处都有很多历史故事,都是天府文化的“乡愁”,可以进行系统梳理、集萃整理,对每一处遗存都讲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令人难忘的掌故。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结合城市重大文化功能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系列烙有鲜明天府之国印记的“文化地标”。可资借鉴的实例如西湖边上的断桥、雷峰塔。 另外,成都的“非遗”独具特色,是成都的一张国际名片,也是天府文化的重要表达载体,值得深入开发展示。 第二,地方文献集成汇编。 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的文化成就,既体现在名物实体上,也记录在文字典籍中。成都自古就是文化重镇,特别是“文翁兴学”以来,历代创造了灿烂的地方文化成就,并以“蜀?W”的鲜明标记汇入中华文化的整体,也给天府文化厚植了养分丰富的沃壤、积累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成都地方文化典籍编纂方面,有三件盛事:一是在东晋,常璩开创性撰写《华阳国志》,记述巴蜀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事迹。二是在宋朝,以蜀人为主体的地方士大夫编辑了一部诗文总集《成都文类》,所收诗、文、赋,上起西汉扬雄,下至宋孝宗淳熙年间,为历代骚人墨客歌咏蜀地山川灵秀、文物古迹繁盛的作品。三是在明朝,成都人杨慎编辑了一部诗文选集《全蜀艺文志》,“博采汉魏以降诗文之有关于蜀者,汇为此书”。这三部书,《华阳国志》距今1600多年,开我国地方志先河;后两部大型文献汇编,《成都文类》距今约1000年,《全蜀艺文志》距今约500年。近百年来,清末编过一部《成都通览》,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城市记忆;3年前,成都市地方志办编了一部《成都精览》,通俗简介成都历史上的重要文明成果。但这两部书并不是文献集成。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有条件在古人成就的基础上,全面整理近500年来成都文化创造之大成,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明,给后世再造一座天府文化的“千年宝库”。在文献题材、编辑体例上,可以不拘泥古人,可以在继承中创新,可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开阔思路,但对于历代有关成都的作品,特别是那些反映一个时期、代表一个作者的思想成就的作品,应该有心地搜集、汇总、甄别、保存,不留下历史的遗憾。 如何整理、汇编,提出几点思路:在时代方面,可以纵贯古今,从古蜀传说直到当代大事,力求构成一部完整的天府文明史大典;在内容方面,主要是写成都的、在成都写的,当然不仅仅是诗词文章,举凡凸显地方文化原创性的,都有编辑价值,使之囊括几千年的人文掌故、思想学术、山川形胜、历史风云等文化成就,同时也为天府文化的“乡愁”提供海量的记忆资源,为天府文化的创新创造提供可资启发的创意资源;在作者方面,可以是成都本土的,像汉代扬雄、明代杨慎和现当代的巴金、贺麟等,也可以是来到过成都的,自古“文人入蜀”,杜甫、陆游等都写了大量的成都诗文,当然在收录之列。至于文化载体的形式,也不限于文字作品,书画、音乐等亦可纳入。 第三,百姓文史创作征集。 灿烂的天府文化是天府之国的人们创造的,但历代流传下来的文史作品,大多是知识精英们创作的。如果说编纂成都地方文献,主要是汇集历代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