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性恋态度变迁研究综述
同性恋态度变迁研究综述 摘 要 同性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本文先回顾了同性恋概念的变迁,分析早期研究者对同性恋的看法及其转变,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借鉴“酷儿理论”对同性恋的看法进行分析后,提出在异性恋霸权的主宰下,异性恋者应纠正态度,并对同性恋者保持足够的尊重。 关键词 同性恋态度 概念 酷儿理论(Queer Theory)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Summary of Changes in Attitudes toward Homosexuality TANG Rixin[1], HUANG Dandan[2] ([1] Graduate Schoo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2]School of Psychology,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Abstract Gay has been the object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concept of homosexuality change, the researchers analyzed the early views on homosexuality and its transformation, a summary of research findings, drawing on queer theory views on homosexuality after the analysis presented in the heterosexual hegemony dominate , heterosexuals should correct attitude, and respect for homosexuals to maintain sufficient. Key words attitudes toward homosexuality; concept; Queer Theory 1 同性恋概念变迁 1.1 国外同性恋概念变迁 “同性恋”一词最早由德国Banert于1869年创造的,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概念。弗洛伊德早期认为同性恋是“反常行为”、“失调”、“性变态”,到了晚期他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每个人都具有的繁杂的弥散性的体验。”蔼理士明确的提出同性恋不是精神疾病。美国心理学会1975年做出决定,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之后世界卫生组织于80年代颁布《国际疾病分类――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国际统计分类手册》第10版中,也已把同性恋删除。之后,美国心理学会(APA)于1997年9月通过决议,提出同性恋不是精神疾病,反对任何把男女同性恋和双性恋看成精神病态及其性倾向需要治疗的说法。 1.2 国内同性恋概念变迁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对同性恋的定义研究主要停留在病理层面,甚至认为同性恋等于犯罪、鸡奸甚至是与艾滋病无异。以致在艾滋病刚出现的时候,有人推测“男同性恋癌”就是艾滋病。时隔27年后,我国中华精神科学会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明确表示,同性恋作为一种性爱活动不一定是异常的。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对同性恋的界定有了明显的非病理化趋向。罗牧原认为(2012)同性恋的定义变化始终是在与异性恋霸权的博弈中发生的,并没有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具体的同性恋概念。 2 “病理化”的同性恋倾向 2.1 “病理化”的同性恋研究倾向 对同性恋是病态的看法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不少人认为同性恋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畸形化的结果。在这种异性恋霸权的主宰和社会观念及社会压力迫使下,受访者可能并不承认属于这个群体,以致对自己涉足同性取向的行为感到恐惧、慌乱、迷惑,因此而承受着巨大的外界压力。 研究表明,同性恋取向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男同性恋较多的存在抑郁、精神病态、妄想、自卑、精神分裂和精神衰弱的症状。同性恋者心理相对封闭,内心常感惭愧,常有自卑心态并常伴情感压抑。张春雨(2012)研究提出男同性恋比男异性恋更容易出现负面的身体意向、身体不满意和进食障碍。对大学生同性恋者性爱观念研究发现,同性恋之间的恋爱难以长久保持下去。庚泳(2006)对长沙市男同性恋者研究发现,男同性恋者恋爱成功率相当低,性伴侣数目多,“一夜情”现象严重。在异性恋霸权主宰下,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对同性恋研究的结果也使得研究者们对于同性取向者需不需要治疗产生了争议,不同意治疗的学者不赞成做这方面的探索,即使认为需要治疗的研究者又可以分为两派,一类是把改变同性恋不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