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到梅瘦可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修到梅瘦可怜

修到梅花瘦可怜   摘 要:金逸作为袁枚“闺中三大知己”之一,其诗歌创作所呈现出的风貌也成为袁枚“性灵”理论的一块镜子。从随园弟子的角度看,她与袁枚的交往成为了她投身“性灵”的原因;而从闺阁写作来看,她的创作又始终体现着女性的细腻柔婉。她的身世既平稳又坎坷,天生的聪慧与短暂的生命始终构成一对矛盾。在对她的研究中,乾嘉时期闺阁写作的个性与风貌也随之显现。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金逸;乾嘉时期;闺阁写作;随园女弟子;性灵说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15  金逸,字纤纤,一字仙仙。长洲(即今苏州)人,生于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殁于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年仅二十五岁,为同邑诸生陈基(陈基,字竹士,江苏长洲(今属苏州)人。生于乾隆三十六年,卒于道光二十五年。诸生。工诗尝游于袁枚之门,其诗颇为袁枚推重。有《味清堂诗钞》)妻,又为随园女弟子之一,著有《瘦吟楼诗草》四卷。她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在短暂的一生却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篇。她凭借其聪明颖悟,博得了当时文坛巨擘袁枚“闺中三大知己”的称赞,在她逝后,袁枚更为他起草了墓志铭,这在其他闺秀诗人那儿是少有的。作为随园女弟子中的佼佼者,与同时期的闺秀作家们比较起来,有着什么样的独特之处?她的诗歌创作又呈现出怎样的风格与思想面貌呢?   一、生活际遇:“病竖诗魔”与“闺中知己”   金逸之生平值得今日一述者,大要有两点:一为金逸长于富家,然二十五岁即青年早逝的身世;二为金逸与袁枚之间的唱和交游。倘若不明白她的生而多病与早夭,若不明白她与袁枚以及“性灵派”的关系,那么,要考察这个闺阁诗人的产生发展乃至她诗歌的价值也就无从下手了。    从一些证据看来,金逸所生长的外部环境应该说是不差的。她的家境较好,在小时即可接受到一定的教育(金逸《与姊别后颇无意绪感旧抒怀得七律十六韵》有“记得承欢工雅谑,有时拨闷斗迷藏”。“读书红剪三更烛,礼佛清烧一瓣香”等诗句,金逸幼时家庭环境,可约略窥知),幼年即沾染书香气;同时,她婚后生活也比较幸福,她和丈夫陈基的婚姻常为友人所艳羡,是很美满的(陈基《味清堂诗钞》小引云“闻弱冠为诸生时,喜吟骤工,与淑配瘦吟金夫人缯阁相唱和,群目为神仙中人”,见《清代诗文集汇编》484,634页)。这从她的诗集里大部分的“和竹士”“与竹士” 等诗题中可看出来。然而,她的身世有一最大关节,即《金纤纤女士墓志铭》开篇所云:“生而?鹋?厄,有夭绍之容。”(袁枚《金纤纤女士墓志铭》,见钱仲联《广清碑传集》卷十 647页)她年幼即 “病竖诗魔,作终宵之伴侣” (金逸《上随园夫子书》,见清袁枚辑《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二),二十五岁便溘然而逝。故而我们可以看出,在她的诗歌世界里,意象极新巧脱俗(此点或亦可与李贺相对而看,虽然李贺之成就绝非金逸可比,而   “性灵”学说亦非李贺能见),而又往往笼罩着哀愁。又由于病痛,她乃全身心投入于诗歌创作,苦心孤诣,生死系之,我们可以在金纤纤的许多诗句里看出她对于诗歌的创作态度:   病骨诗魔兼别绪,昨宵并作不成眠。――《次前韵送郭频伽蒋伯生之淮上》   新诗三度费云笺,病教维摩着意怜。――《频伽伯生两君复叠前韵讯病感而有作仍次前韵》   除此更无消遣法,读书才倦枕书眠。――《频伽伯生两君复叠前韵讯病感而有作仍次前韵》   在与人唱和时如此频频提及读书作诗,可见她对作诗这件事情的重视。   但是话说回来,金逸一介女子,又享寿不过三十,却受到当时“性灵派”领袖袁枚的特别推许,其间缘故何在?这里不得不就金逸与袁枚的交游,略略述之。兹引例数条于下,便可了然:    金纤纤女士诗才既佳,而神解尤超。或问曰:“当今诗人推两大家,袁、蒋并称,何以袁诗远至海外,近至闺门,俱喜读之;而能读蒋诗者寥寥? ”纤纤答:“乐有八音,金、石、丝、竹、匏、士、革、木,人多爱听金、石、丝、竹,而不甚喜听匏、士、革、木。子试操此意,以读两家之诗,则任沈之是非,即邢魏之优劣矣。”人以为知言。纤纤又语其郎君竹士云:   “圣人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余读袁公诗,取《左传》三字以蔽之,曰: ‘必以情。’”(《随园诗话补遗》)   纤纤……尤酷嗜余诗,得《小仓山房集》,伏而诵之,尽四昼夜毕;寄书谆谆,乞为弟子。余感其意,今春往访,则病已笃;强扶起,呼“先生”,再拜。(《金纤纤女士墓志铭》)   余弟子虽二十余人,而如蕊珠之博雅,金纤纤之领解,席佩兰之推尊本朝第一:皆闺中三大知己也。(袁枚《随园诗话》)   斯言一以出,使我心倾倒。倘非绝代才,何由领玄妙?(袁枚《后知己诗 纤纤女子金逸》)    观上引之例证可知,袁枚之所以对金逸大加青眼,实由于金逸之才华与对己之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