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尔滨太平桥河烈士就义地初考
哈尔滨太平桥圈河烈士就义地初考 [摘 要]笔者在东北地区党史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历史材料中记载了一部分抗日烈士的牺牲地为哈尔滨太平桥圈河,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论证,并探讨了圈河烈士就义地的大致范围和圈河的历史变迁。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太平桥圈河;烈士就义地;革命旧址 一、哈尔滨太平桥“圈河”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由来 哈尔滨“圈河”是一个古老的地名,多数老哈尔滨人对此也并不知晓,说到“圈河”就得提起在哈尔滨市区里流淌着的,一条被人称为“马家沟”的臭水河。其实“马家沟”河在本世纪初以前是一条清水河,沿河两岸树木繁茂,养育了生活在此地的满汉先民。 “圈河”在位于现今道外区西至振江街,东至红旗大街北延长段,南至太平桥滨北铁路线,北至东北新街的合围地带,面积大致在1平方公里的范围。历史上哈尔滨地区多次遭遇较大的洪水,洪水的侵袭和江水倒灌,导致马家沟河在由南向北注入松花江时,在此地形成了几个大弯和低洼涝塘地带,被老百姓形象的称为“圈河”。 在哈尔滨开埠以前,此处人迹罕至,属于郊外荒野,但随着哈尔滨滨江地区和太平桥地区逐渐成为“闯关东”的落脚点,在人口逐渐增多的大环境下,死亡人数也开始增加,地处郊外的圈河开始有了墓地。 二、圈河地区成为墓地和屠杀抗日烈士刑场的始末 有关圈河设立墓地最早的记载是,1900年这里设立了“陆家义地”,义地即公共墓地。“陆家”是原太平区最早的拓荒者,自1744年便在太平桥、三棵树一带定居。太平区得名的由来――太平桥,也是陆家后裔陆廷祯发起募捐建立的横跨马家沟河的一座木桥。 随着此处被埋葬者逐渐增多,至1917年这里成为了市公署管辖的公共墓地――“圈河义地”。1923年和1932年两次特大洪水,导致松花江江堤决口,圈河地区一片汪洋。“圈河义地”此处埋葬的多为穷苦百姓和路边“死倒”,由于部分棺木没有深埋、有些尸体也只用草帘子包裹,洪水来袭时就漂在水上。圈河地区本就人迹罕至,从此圈河成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乱葬岗子”。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哈尔滨沦陷,1932年日本扶植了伪满洲国。此时日本出于经济考量和战略需要,开始在松花江上修建第二座跨江大桥――“滨江铁路公路大桥”,并扩建了哈尔滨港(现为哈尔滨港务局)。随着这些工程的开展,配套修建了两条主干铁路线,即滨北线和哈港专用线,“圈河”便被隔离成为一个三角地带。伪满时期铁路沿线都有日本满铁守备队把守,当时只有公益街一条路可通往此地。从此圈河更为人迹罕至,日伪当局便把这里变成了屠杀爱国抗日义士的刑场,笔者认为史料里提到的“太平桥圈河”,就是位于现在的公益街、临堤街的陶瓷市场一带。 笔者为此专门请教了东北烈士纪念馆老馆长,我省著名的抗联史专家温野老先生。根据老先生回忆和亲笔佐证材料证明,哈尔滨太平桥圈河烈士就义地位于哈尔滨市太平区公益街第五居民委所在地,区域从哈尔滨锹厂至蔬菜二部,面积约2万平方米,另注明哈尔滨锹厂现址是当时圈河地区的中心地带。温野老先生回忆,曾经在许多年前与哈尔滨市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张福山等专家到现场实地考察过,这里在许多年前只是一片荒地。 1937年哈尔滨发生了著名的“四一五大检举”事件,1937年春由于傅景勋、韩守魁的叛变,日伪军警宪特以哈尔滨为中心,在滨绥、滨北各铁路沿线进行大逮捕。对东北地区的各级中共地下党组织、共产国际组织进行了七个多月的疯狂破坏,使482人被捕,85人被杀害。 吕大千,中共党员,哈尔滨宾县人,中共宾县党组织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宾县特支宣传委员兼宾县中学党支部书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抗日活动,1936年8月吕大千被任命为中共宾县特支副书记。1937年5月13日被捕,吕大千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没有泄露组织秘密。他在狱中写下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时代转红轮,朝阳日日新,今年春草除,犹有来年春”,1937年7月21日在圈河英勇就义。 张宗伟,中共党员,山东牟平人,早年在俄罗斯务工,擅长俄语。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满洲省委、哈尔滨特委交通站的交通员。期间奉命将自己的家作为交通站,掩护过杨一辰、魏抱一、周保中、李兆麟等省委负责人和抗联将领。1937年4月20日被捕。张宗伟在狱中受尽酷刑,矢志不渝,同年7月26日,在圈河英勇就义。 1937年4月1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党支部负责人李庭魁、地下党员胡振铎、苏丕承、共青团员王益生、爱国学生张正伦被捕入狱,他们受尽严刑拷打,同年7月27日,在圈河英勇就义。有资料记载,这一天28人在圈河就义。 候小古,共青团员,辽宁海城人,哈尔滨口琴社演奏队队长。口琴社的爱国演出引起了日伪当局的注意,12位社员于1937年4月18日被捕,队长侯小古在狱中受尽折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