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股不同市场状下动量策略盈利性研究
A股不同市场状态下动量策略盈利性研究 摘 要:基于A股2014年10月3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的周数据,分别对牛市和熊市背景下我国股市的动量效应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股市短期存在明显的动量效应,即股票收益延续过去的运动方向,因此在一个较短的投资期限中采用动量交易策略将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率。但是在牛市和熊市中,持有收益最高的股票组合在市场态势转换时并不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率。在我国当前的股市中,动量投资策略的关键在于短线操作,应将持有期控制在一个月以内。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 键 词:A股;动量效应;投资策略;盈利性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517(2016)05-0048-06 Abstract: Empirical analysis of momentum effect in Chinas marke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ar and bull market which based on weekly data from October 31, 2014 to December 31, 2015, shows that momentum effect of Chinas stock market in short term is obvious, in a short period of investment in the momentum trading strategy will get a higher excess return rate. But the highest yield of the stock portfolio in the bull market or bear market can not get a significant excess return when market situation convert.The key of momentum investment strategy lies in the short - term operation, keeping the holding period within one month. Key words: A-share market; momentum effect; investment strategy; profitability 一、引言 动量效应又称惯性效应,指股市中存在的股票收益率延续过去运动方向的现象。即过去一段时间收益率高的股票未来仍表现较好,过去收益率低的股票, 在未来仍然具有延续较低收益率的表现。自1993年Jegadeesh和Titman(1993)发现美国股市存在动量效应以来[1],这一现象一直是金融研究的热点,由此产生了动量投资策略,被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应用于现实投资活动中。但是,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未能对动量效应进行完全合理的解释。 在国外, 有学者对这一效应进行实证研究。Rouwenhorst(1998)对欧洲12个国家的市场进行实证分析, 发现动量效应在欧洲市场也普遍存在,而且强度与公司规模呈负相关关系[2]。 Hameed和Kuanadi发现在一些亚洲市场存在动量效应[3]。Muga等发现拉丁美洲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动量效应[4]。 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大多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动量效应进行解释。如Daniel等(1998)认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存在过度自信和偏自归因两种偏差[5]。Hong和Stein(1999)的研究中则将投资者分为消息观测者和惯性交易者来对动量效应进行分析[6]。 在国内,除了一些学者在国外研究的模型基础上进行改动分析之外,大部分是对我国股市惯性效应的存在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不尽相同。 王永宏、赵学军(2001)选择了我国1993年以前上市的股票作为观察对象,发现动量效应并不存在[7]。周琳杰(2002)研究表明沪深股市1995~2000年的股票,在卖空机制存在的假定下,月超额收益率的动量效应较明显[8]。陈乔、汪?|(2003)从行业角度对深证行业指数的周收益率进行动量效应的检验, 得出基于假定卖空机制存在的情况下,行业组合的周收益的动量效应是存在的,但单纯的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不能带来超额收益[9]。鲁臻、邹恒甫(2007)检验得到中国股市的反转效应相对于惯性效应更要明显一些[10]。刘博、皮天雷(2007)基于1994~2005年全样本数据的研究, 未发现动量效应的存在[11]。近几年的研究更多的是发现动量效应在我国股市中显著存在,而且考察期越短,动量效应越显著。严太华、梁岚(2011)研究发现1995年1月至200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