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我为什么重长征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6岁,我为什么重长征路

76岁,我为什么重走长征路   80年前的10月,历时2年、长达2万5千里的红军长征胜利。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国际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纽约时报副总编辑索尔兹伯里多年来一直对长征心向往之。1984年,几番周折之后,他终于实现心愿,以76岁的高龄重走长征路,遍访在世的老红军,将长征的故事再现于世。   除了中国本土党史专家和经历长征的在世老人采访所言之外,作者还从大量中外当事人的回忆录中抽丝剥茧,以还原人物和事件的全貌。这里面就包括了长征初期的决策者、后来出言诋毁中共的李德,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国焘,在台湾被捕叛变的中共高级干部、长征亲历者蔡孝乾等。对历史存疑的问题,如进行长征的决定,一、四方面军的冲突等作者也抱持开放的态度,多方采信,以期客观发掘史实。   全书甫一开始便突出了红军高层的内部斗争,借此揭示红军内外交困的情境和长征的前因……因此本书的重点决不在于简单地重述长征的艰辛,为红军树碑立传,而是希望将长征和中国革命的风云人物可信、全面地展现于读者眼前。   凡革命达成,均须借助传奇的引领。美国革命有福奇谷,爱国者为独立而战时人人心中铭记的传奇。经历这场考验之后,华盛顿和他的战士淬炼成一支铁军,一路走向胜利。   法国革命是攻克巴士底狱,十月革命是攻占冬宫。尽管巴士底狱当时只关押了七个囚犯,而布尔什维克步入冬宫时里面仅有几个十来岁的少年和一些妇女把守,但这不要紧,它们已经成了革命的象征。   中国1934年的长征不仅仅是象征。中国红军的男女战士用毅力、勇气和实力书写了一部伟大的人间史诗。   长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征程”,不是一场简单的战役,也不是简单的胜利。红军置之死地而后生,履险如夷地从蒋介石的手掌心里走了出来。在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撤退之中,红军一次又一次在千钧一发之际避免了失败与覆亡。长征没有计划,在筹备时毛泽东受排挤身处局外,出发前不久还对行动一无所知。而最终长征却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天下。在我们这个世纪中还没有什么其他事件能像长征一样让人如此神往,也没有什么事件像它一样如此深远地改变了世界的未来。1934年10月16日红军渡过中国南部的浅河于都,跨出了长征第一步,之后便一路径直走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共产主义在地球上四分之一人口所生活的土地上取得胜利。   1934年10月16日到1949年10月1日之间,中国的舞台上上演着英雄主义的悲剧和勾心斗角的政治迷局,有小丑跳梁也有军事天才闪光,有道德追求也有精神指向,还有阴谋诡计、血雨腥风和人与人之间彻骨的仇恨。莎士比亚也写不出这样的故事。而这一切尚未落幕,也许它永远不会终结。   这场大戏最早是由埃德加?斯诺报予世人所知。1936年他前往毛泽东和共产党人韬光养晦的陕北黄土高原探访。一年之前红军历经6000多英里行军,一路忍饥挨冻、转战四方,穿过世界上最崎岖坎坷的崇山峻岭,走过中国偏远荒凉的穷乡僻壤,跨过了二十四条河川,翻越了毛泽东所说的千座雄山方才到达这个地方。   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之时据说有八万六千名男女战士,而一年之后的1935年10月19日,随毛泽东到达陕北的可能只有区区四千之众。   我首次了解长征也是通过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很多中国人最初听说长征也是通过这本书的中文译本。长征让我为之神往,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和我一样。斯诺那时写道:“终有一天会有人把这一精彩绝伦的远征写成完整的史诗。”他曾一度希望自己来完成此事,但出于很多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经多年努力,在1972年,我首次来到中国。之后不久我向现在已故的周恩来提出重走毛泽东当年率领红军长征走过的道路并将这一故事记述下来。老中国通杰克?谢伟思也对此附议。十二年间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个请求。   1983年8月,北京终于传来了消息:长征之门已经敞开,我可以支配有关资源、档案和历史资料。我可以重走长征之路,重新探寻二万五千里征途中的每一里。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决策主要是两个人推动的: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将军和前外交部长黄华。   1984年3月1日,我和妻子夏洛特飞往北京,旋即对在世的高级将领、中共领导人的遗孀,档案保管员和历史学家开展了一系列采访。不久以后杰克?谢伟思加入了我们的行列。在北京待了一个月后,我们出发前往探寻长征的路线,一行人中还有长征专家、时任北京中国人民军事革命博物馆副馆长的秦兴汉将军和外交部资深译员张援远。   我们飞至江西省府南昌。这个省份就是长征开始的地方。我们前往共产党最早扎根的偏远山区探寻,采访了十来个长征的男女幸存者,在脑海中深深印下了当时促成这次险些成为致命逃亡的矛盾和危机。   而这才仅只是开始。我们一路追寻红军当年走过的路线,却并非每一里都走的原路。我们跳过了一些路程,特别是红军当年在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