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天人观对命教育之启示
儒家天人观对生命教育之启示
摘 要:天人关系是儒家文化的一个核心问题,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在这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论述。其中蕴含的生命智慧,比如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对道德价值的高扬、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等内容,通过创造性转化,可以为当前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儒家;天人观;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229-03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 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1]。对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创新其形式和内涵,使之与当今社会相协调、与现实文化相融通,为??代人所接受和运用,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脉,其核心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究天人之际”是儒者上下求索的永恒主题。儒家的天人之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生命智慧,通过创造性转化,仍然可以成为我们今天开展生命教育的源头活水。
一、儒家天人观的主要内容
冯友兰先生归纳中国文字中的“天”有五种含义:“曰物质之天,即与地相对之天;曰主宰之天,即所谓皇天上帝,有人格的天、帝;曰运命之天,乃指人生中吾人所无奈何者,如孟子所谓‘若夫成功则天也’之天是也;曰自然之天,乃指自然之运行,如《荀子?天论篇》所说之天是也;曰义理之天,乃谓宇宙之最高原理,如《中庸》所说‘天命之谓性’之天是也。”[2]这五种含义概括起来,大约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最高主宰,包括主宰之天和运命之天;二是广大自然,包括物质之天和自然之天;三是最高原理,即义理之天。
从古代天论的发展来看,主宰之天的观念至少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殷人把有意志的神(“帝”或“天帝”)看成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凡遇征战、田猎、疾病等事,都要求卜于神,以测吉凶祸福。这种天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人处于被动听命、无所作为的地位。周武革命推翻殷商之后,天人关系有了新的进展。周人赋予“天”以“敬德保民”的道德属性,将其看作道德法则的设定者,具有奖善罚恶的能力。“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到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更进一步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传?昭公十八年》)这显然是一种贬天命、重人生的思想。大抵从春秋时期起,天人关系的重心开始下移,天逐渐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人的份量慢慢加重。
孔子以三代斯文自任,郁郁乎从周,在天人关系问题上又有新的发挥。《论语》中的“天”有多重含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四时运行,万物生长,这是天的基本功能。这里的“天”是自然之天。“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论语?述而》)“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道德文章皆天之所予我者,我受命于天,任何大难都对我无可奈何。夫子有充分的道德自信,在这里,“天”是道德权威性的最终根据。但孔子较少谈论天道,更多地关注作为道德核心的“仁”。他在讲“仁”的根源时,很少将其归之于“天”,而是反求诸己,强调孝悌之类的自然感情是“仁之本”(《论语?学而》)。对于“仁”的实践,孔子特别强调“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总的来说,孔子延续了春秋时期天人关系重心下移的路线,对于天命抱持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着重高扬人的道德主体性和自觉性。
孟子的“天”极少有人格神的含义,它有时指人力所无可奈何的命运之天,如《孟子?梁惠王下》所谓“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但主要是指道德之天、义理之天。孟子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孟子?告子上》)意思是说,人的耳目诸器官,只能感知外物而不会思考,常常被现象所蒙蔽;人心拥有理性的能力,是“天”单独赋予人心的,这个“天”就是义理之天。孟子在天人关系上的主要观点是“天人合一”,也就是人心与义理之天的合一。“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此即是说,人的道德本性源自于天(即《中庸》所说“天命之谓性”),人如果将天所赋予的道德本性透过自己的心灵扩充到最大,就可以体会并了解天命的深邃玄奥。人的道德本性与义理之天相互贯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新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新编辑).pdf
- 学科建设的要素及原则.pdf VIP
- LEHY-Pro电梯维保初级讲师培训20210628.pptx VIP
- 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及应用.pptx VIP
- 电商法律风险防范与规避培训.pptx VIP
- 中国中医药“十三五”规划教材 内经原文背诵.pdf VIP
-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DB32/T 4788-2024).pdf VIP
- 迈瑞病人数据共享协议开发指南.pdf VIP
- 专题 10习作训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含答案.docx VIP
- T/CABCI 002-2018_全谷物焙烤食品.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