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矿物颜料说起
从矿物质颜料说起 摘 要: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绵长,绘画的出现早于文字,从大量考古发现中就可以断定色彩绘画形式早在史前就开始了。从文献记录的资料来看,《考工记》载:“设色之工,画、缋、钟、筐。”又载:“凡画缋之事,后素功。”以上文字透露都出周人对色彩的识别与处理。从中国最早的矿物颜料讲起,简单梳理了中国古代色彩绘画的发展历程,由矿物色到植物色再到墨色的变迁,从绘画史的另一个角度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矿物色;植物色;色彩;绘画;山水;人物;花鸟 一、 中国色彩绘画的初始期 (一)色彩体系的初创――秦汉 现代考古发现大量秦汉时期的墓室壁画,陕西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秦都咸阳故城遗址的调查和试掘》报告称“壁画颜色有黑、赭、黄、大红、朱红、石青、石绿等,以黑色比例最大。赭、黄其次,饱和度很高。用的是钛铁矿、赤铁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①。”从以上文献中可得出确切结论,矿物质颜料早在秦代绘画中就已经被使用。除了墓室壁画,矿物质颜料在其他绘画作品中也被广泛应用。汉代出土的帛画,以长沙马王堆1、3号汉墓帛画和山东临沂金雀山9号西汉墓帛画最为出名。这些帛画,大都以墨线为“骨”,有平涂,有渲染,但都是彩色画。金雀山的帛画,据临摹者体会,它的“绘制方法,主要是以淡墨线和朱砂线的灵活运用,先起画稿,然后分别用各种颜色去平涂”,画工们用朱砂、石绿、石青、白垩等矿物质颜料,虽经两千多年,色泽犹鲜②。从以上有迹可循的文献资料中可窥见,中国古代的绘画基本都在使用矿物质颜料,且成为主要的色彩绘画材料。 (二)色彩体系的丰富――魏晋南北朝 研究中国古代色彩绘画材料的专门性书籍已经无迹可查,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古代的绘画作品实物中去研究,而古代壁画就是十分有说服力的证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绘画开始产生和流行,至东晋、南北朝时期成为占据主流的绘画形式,现存新疆、敦煌、麦积山等地的石窟艺术,就是这个时期绘画研究的重要依据。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的壁画,就被德国学者冯?勒克柯从色彩的直观度上进行了分期,把它们称为“第一种风格”和“第二种风格”。“第一种风格”可以说大多是谐调色,“第二种风格”则多运用对比色。“第一种风格”相当于早期绘画,主要是以橘黄、黄赭、褐色、红赭、焦黄、灰色等暖色系为主,配以与之对比度较低的浅绿和白绿。第118窟的《佛传图》用淡红、乳白、浅灰、淡绿、浅绛、橙黄、淡棕等暖色系的颜色绘出了恬静而温馨的调式③。这些壁画使用的就都是矿物质颜料,而且从相关文献中可以了解到,克孜尔千佛洞中壁画所使用的矿物质颜料从颜色种类上也较前代有所增加。而甘肃炳灵寺169号石窟的彩塑和壁画经检测也多是用矿物颜料,所以至今色彩鲜明。石窟艺术中常见的颜料有白、红、紫红、赭、青、绿、黑、金黄、棕,由此可见壁画创作中的颜料色系已基本齐备 。由于目前现存的魏晋卷轴绘画作品主要是唐宋的模本,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色彩理论方面,谢赫在《古画品录》 中提出“随类赋彩”这一“法”,足见中国古代绘画中色彩的重要性。 二、中国色彩绘画的完备期 (一)色彩体系的完备――隋唐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典文化诸多体制的完备时期,“在唐代,中国古典色彩绘画的体制,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体制初创’的基础上而趋于完备,它在‘积色体’与‘敷色体’这两种体式中,完成了山水画、人物画及花鸟画等的语言建设④”。唐代张彦远也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工用榻写”一章中对古代的绘画颜料做了详细描述,从“古画不用头绿、大青”可知唐代已经把每一种颜料分成了不同的颗粒等级,对每一种颜色都进行了加工细化。随着绘画工具、材料的齐备,隋唐的色彩绘画开始在绢上表现。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早期青绿山水的代表,而“大、小李将军”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和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可以说是唐代青绿山水的代表,虽然现传世的作品都已不是隋唐时期的真迹,但是通过相关画史的记录可以得知,天然矿物质颜料在唐代隋唐山水画中已开始应用,且色彩的分类更加具体。中国绘画材料史专家蒋玄怡先生指出:“至于色彩艳丽之绘画,大约至唐代始行完备。北派画金碧辉煌,当为绘画色彩的全盛时期。一般地说,唐代以前以矿物颜料为主,唐以后因植物颜料随染织之发达而逐渐利用于绘画⑤。”随着植物色被广泛应用,作为以天然矿物质为主要颜料的中国古代色彩绘画渐渐杂糅进了植物色,但是这同样丰富了中国色彩绘画的色彩表现力。 隋唐的人物画还是继续继承魏晋南北朝用色浓重的特点,色彩的运用开始在固有色的基础上讲究起色调的微妙、多样的变化。中唐代表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今天看到的虽为宋人临本,但从牛克诚的《色彩的中国画》对《虢》图的研究“具体地讲,就是花青可与石青相混合,胭脂可与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