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古语研究三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上古语研究三题

中上古蜀语研究三题   关键词:蜀语;中上古;近现代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巴蜀文化;巴蜀地区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摘要:目前已经面世的四川方言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汇编,均是从近现代四川方言的词汇出发对四川方言进行静态描写,对于唐以前文献中的巴蜀方言没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明清两代开始形成的现代四川方言是以古代的蜀语和秦汉以后的巴蜀方言作为自己的底层,对蜀语到四川方言的演变轨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还是开拓性的工作。中上古蜀语研究对四川方言史的研究以及汉语方言史的完善与研究领域的拓宽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08)06-0027-05      一      战国以前,蜀人偏安一隅,他们的语言使用情况文献不足征。扬雄以前,蜀民使用语言的情况仅有一些零星的记载,但雪泥鸿爪,可窥端倪。我国现存第一部汉语方言词汇专著是西汉末年扬雄的《方言》,其中有20条标明为蜀地方言词。其中12处单独提及当时的蜀语,有8处与秦晋等地并称,其表述方式是“秦晋梁益之间”、“梁益之间”、“蜀汉”。本师赵振铎先生曾著有《扬雄(方言)中的秦晋梁益方言》,做了深入的研究。在汉代的小学典籍中,与《释名》多齐言、《尔雅》多通语不同,《方言》则包罗古今方国之语。尽管扬雄为蜀人,但在其所著《方言》里,他的眼光更为开阔,调查对象、调查方法、搜罗范围都是前无古人的。他不仅注意到了汉语的各种方言,还注意到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有的甚至是汉朝疆域以外的其他国家与民族的语言。书中所言蜀语20条,应当是可信的。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字书,有39处提到巴蜀的名物、方言和风俗。近人马宗霍作《说文解字引方言考》,疏证了《说文解字》直接提到的12处巴蜀方言。与扬雄《方言》不同的是,马书多将蜀语与秦晋梁益并称,以至于有学者认为“汉代梁益方言是秦晋方言的一个次方言”;而《说文》提到蜀语时,其表述的方式有“蜀”、“巴蜀”、“益州部”、“益州”、“益梁”、“益梁之州”,并未与其他地区的方言并称,这是值得深思的。清代学者段??裁为《说文解字》作注,段氏曾在蜀地做官,所以他的注文又引用了一些巴蜀方言和名物作为《说文解字》的印证或解释。   此外,汉人解群经之著述,如晋郭璞注的《尔雅》,南朝梁代顾野王的《玉篇》,唐代僧人玄应和慧琳的《一切经音义》,宋代的《广韵》、《集韵》,对中上古蜀语都有零星记载。对唐朝以前的蜀语进行系统搜集的第一人是李商隐,其《蜀尔雅》已经佚亡,只见于前人的目录学著作中。唐以后的文人笔记、诗文注疏中也有相当可观却又非常零碎的巴蜀方言资料。例如陆游的《人蜀记》就记载了不少蜀语的资料,但是不成系统。   对四川方言词汇进行系统汇集的专著出现在明末清初到民国初期。明代四川遂宁人李实的《蜀语》是一部重要的“断域为书”的四川方言词汇著作,共收录处于活动状态的四川方言词汇562条。晚近学者张慎仪著的《蜀方言》,收录见于记载而当时仍然在用的四川方言语词785条。此外,明曹学俭的《蜀中广记》,清张澍的《蜀典》,傅崇矩的《成都通览》,近人唐枢的《蜀籁》以及四川各地地方志中的方言志,也都记录和保存了一大批四川方言词语。这部分文献主要记载宋以后至现代的四川方言词汇,对于我们研究中上古蜀语虽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还需要进行历史层次的划分和大量考源溯流工作。   20世纪中期,学者们对现代四川方言开展了两次比较全面的规模空前的调查。1941年秋和1946年春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丁声树、董同和、周法高、杨时逢和刘念和先生对四川方言进行了第一次全面普查,杨时逢于1984年在台湾整理出了240万字的《四川方言调查报告》。1956年,四川几所高校的部分语言学者对四川汉族地区的150个县(市)进行了调查,1960年由甄尚灵、郝锡炯、陈绍龄三位先生执笔整理出版了《四川方言音系》。现当代语言学者多是从近现代四川方言的词语出发对四川方言词汇进行静态的描写,他们主要做了以下这些工作:编写方言词典,记录了当代四川方音,初步研究了方言语法,探讨了当代四川方言与相邻方言的关系,研究四川方言的一些地区性方言,对四川方言词汇考本字,对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的关系进行探讨,对四川地区的方言岛(如客家话)进行研究,对近代专书中的四川方言进行研究。据崔荣昌先生初步统计,相关论文有70篇,相关专著二十多部。这一大批研究论著和资料汇编的面世,标志着对宋元以来近现代四川方言的研究有了全面深入的发展。   相比较而言,对唐五代以前的中上古蜀语进行研究的成果不多,显得非常冷清。美国学者柯蔚南的《西汉蜀语的韵母演变》一文从西汉时期蜀地扬雄、司马相如、王褒三人的诗文出发,考察了蜀语的韵尾演变。彭金祥在《两汉西蜀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