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zhì还是识sh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识zhì还是识shí

标识zhì还是标识shí   摘 要:“识”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音字,但人们却很少能正确的运用它的两个字音,“标识”的“识”字就经常被误读为“shí”,因此很有必要考查清楚“识”字在不同语音下的语用情况。本文主要从词义发展的角度,从本义到引申义,旁及与其语义相通的字,分别考察两个字音下“识”字的词义分工情况。文中还对“标识”与“标志”这两组词进行了简要分析,此外也考察了“款识”一词的语音情况。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键词:标识;识;读音;标志;款识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3-067-02      2010年4月2日的《中国旅游报》第九版中有一篇文章题为《无锡旅游形象标识在港首发》,文中讲到:“活动当天,无锡市人民政府借助香港这一国际平台,首次推出‘迎世博,兴旅游’――无锡旅游新形象‘太湖明珠?甜美无锡’的LOGO标识。”加上标题,上面两次???现了“标识”二字。但是如果要问这两个字到底该念“标识(zhì)”还是“标识(shí)”,恐怕很多人一时都会瞠目结舌。为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搞清“标识”的“识”字的正确读音。   首先需要理清“识”字的意义和用法。“标识”的“识”繁体字作“?R”,《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R,常也,一曰知也。从言,?缟?。”[1]《释名?释兵》:“常,九旗之名。日月为常,画日月于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2]可见,常就是旗常,也就是旗帜。“?R”的这个意义后来多写作“?谩保?也有人认为“?谩笔恰白R”的俗字[3],“?谩本褪呛鹤旨蚧?后的“帜”字。“一曰知也”,知就是知道。《韩非子?难二》:“晋平公问叔向曰:‘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可见,“识”字很早就已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了,而且这两种意义的读音还不相同。表示旗帜义,《广韵》注为“职吏切,去志章,之部”,现在读作“zhì”;表示知道义,《广韵》:“赏职切,入职书,职部”,现在读作“shí”。因此至少在中古时期这两个字音的声韵就已不同了。   但是上面的两个意义还不是“识”字在“标识”中所使用的含义,也不是“识”字最常用的意???。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识字依事之先后分三义:最先为记识,一也;认识次之,二也;最后为知识,三也。记识、认识皆动作也,知识则名物矣。余谓识字当以记识为本义……许君以知训识者,知字本有记识之义,亦有认识之义。”[4]杨氏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他所指出得“识”字的三个语义至少反映了其发展的基本情况,可代表一家之言。记识是否是“识”字的本义暂且不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记识、标记等义项是由旗帜这一意义发展而来的。《说文》:“?迹?识也。”[5]可见“?肌本褪潜昙恰⒓鞘丁6斡癫谩端滴慕庾肿?》(以下简称《段注》)引《通俗文》解释说:“?梗?huī)号曰?迹?私记曰?谩!?[6]因此后人常常“??谩绷?用,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肌币簿褪恰?耍ū辏?”,后来“?恕毙卸?“?肌狈稀!?谩币簿褪恰白R(识)”。因此“??谩币簿褪恰?俗R(标识)”,有时也作“?甲R”(例如:孙诒让《名原下?古籀撰考弟四》“旁者诸小画,皆?甲R文,又或为纪数”)。“?埂弊衷谖南字谢?本都作“徽”。《说文》:“?梗?识也。以绛?共?,箸于身。从巾,微省声。《春秋传》曰:‘扬?拐吖?徒。’”[7]《段注》解释说:“《左传》曰:‘扬?拐撸?公徒也。’杜(预)注曰:‘?梗??故兑病!?《大传》曰:‘殊?购拧!?郑曰:‘?购牛?旗之名也。’”[8]可见“?埂币簿褪恰?肌保?也就是“识”,它们三字语义相通,都可以表示标记、记号之义,而且最初又都和旗帜、徽号之类的标记性东西是分不开的。后来,“识”字在标记、记号的基础之上又发展出了记住之义,例如:《易经?随》:“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又引申出了记述,记录等义,例如:《汉书?匈奴传》:“于是(中行)说教单于左右疏记,以计识其人众畜牧。”颜师古注:“识,亦记。”   综上分析可知,记识、标记就是“识”字在“标识”中所使用的含义,由此也可以肯定“识”字在这里正念“zhì”而非“shí”。但需要注意的是“识”的这个含义同时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用法,名词表示记号,动词表示做出记号,因此,“标识”一词在文献中也就同时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了。前者如“凡行幸之所,必高立标识,令民勿犯,违以死谕”(《辽史》卷七)。后者如:“其书随文标识,不训诂字句,亦不旁为推阐,所注乃少於本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48子部56》)。   为了充分说明“标识”的“识”为什么不念“shí”而念“zhì”,我们在这里简单梳理一下“识(shí)”字的语义发展情况。“识”表示知道《诗经》中已有文献可证。《诗经?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