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雨霖铃教学为,打破块式教学
以雨霖铃教学为例,打破块式教学 摘要:传统的板块式的教学模式使我们走入了“教教材”的误区,而远离了“用教材教”的教学初衷,我试图寻找一种既能够传授给孩子知识,也能够提供给孩子一个思考的方向、培养他们解读文本的能力的教学模式,即“点面结合教学法”,并以《雨霖铃》为例,实践这种教学模式。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雨霖铃》 诵读 以点成面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 何为块式教学 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教学模式的转变,自从有了网络和多媒体,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参考的资料也更多了。可正是海量的资料让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迷茫了――感觉所有的资料都很重要,比如作者的生平、文本的写作背景、历代名家对文本的解读等等,可是这么多的资料和所谓的知识,应该如何呈现给学生呢?为了把它们系统化、条理化,我们便想方设法将它们分门别类,形成了板块式的教学设计:解题、作者(背景)介绍、文本解读、思想情感(内涵)分析、课外拓展……慢慢地,我们便走入了“教教材”的误区,而远离了“用教材教”的教学初衷,甚至,我们忘了,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掌握知识的方法,独立思考的能力。 于是,我就试图寻找一种方式――既能够传授给孩子知识,也能够提供给孩子一个思考的方向、培养他们解读文本的能力,当然,我似乎也摸索出一点半点,我暂时称之为“点面结合教学法”。下面我就以《雨霖铃》的教学为例,具体地谈谈。 二、《雨霖铃》教学案例 (一)初读感知 在教学《雨霖铃》时,我没有设计导入环节,我在上课之初,就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都说中国古典诗词很美,填词很美,意境很美,韵味很美。在我们初读一首诗词时,我们是很少去想这首诗词到底有什么内涵,有什么意义的,但我们能够感受她的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番《雨霖铃》的美。大家打开书本,自由地诵读两遍,然后告诉我你的初读感受是什么。”在同学们诵读完第一遍时,就有同学开始小声地诉说她的初读感受了。为了不让她影响其他同学,我慢慢踱到她身边,低下身轻声问她:“感受到什么了?”也许她也意识到其他同学在读在体会,所以有些不好意思地悄悄告诉我:“很悲伤,诗人在离别的时候很痛苦。”我赞许了她,同时也告诉她再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出更多的感受来。并且,我在大家读完之后,也是请她第一个发言。当时,我让三四位同学谈谈他们的感受,大家所说的不外乎“悲伤”“凄凉”“伤感”“痛苦”一类,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我又总结:“我相信大家读来的第一感受大同小异,悲伤的,痛苦的。是的,“雨霖铃”这个词牌名的由来本身就是一个悲伤凄美的爱情故事,并且大家都很熟悉。”我在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当时我们班里的同学都被吊起了胃口。我看着大家好奇的样子,投放了幻灯片――《明皇杂录》中记载:“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听起来有些纠结,其实简单来说就是:“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上戚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銮的金玲上,玄宗闻之,因悼念杨贵妃乃作此曲。”因此,但凡以“雨霖铃”为词牌名的词作,都是比较哀伤的。 接着,我就让同学们带着这种悲伤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首词,要求他们语速放缓,语调压低,语音低沉一些。然后我找了两位同学示范诵读,并一一点评。我在教学时是非常注重文本的阅读的,所谓“诵百遍,其义自见”。 (二)二读立点 经过多次自读之后,我要求学生齐读,同时要求他们找出诗词中直接表达这种哀伤的一个词。我们班里有一位特别活跃的学生,在我刚刚抛出问题时,他就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也大声嚷嚷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我把他晾在一边,仍然让学生齐读。读完之后,我才让他起来回答。他的答案没有改变。此时,我让大家提出不同意见。很多同学都举手了,我请了其中一位相对成绩平平的学生回答,他的答案是“伤离别”。我请他坐下,然后问了那位特别活跃的同学哪个答案对。他沉默了一会儿,小声地说:“他的对。”我又追问为什么。他特别不好意思说了句“我没注意题目要求我们找一个词而不是一句话”。我也借着这个契机告诉同学们,即便题目看似简单,但也要认真审题。 “的确,这是一首为离别而伤的词。同学们,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其中最苦是爱别离。在古人笔下,很多离别是痛苦不堪的,你们能说说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就说开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壶中若是有天地,又向壶中伤别离”特别是有一位同学提到了“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句,我顺势就问:“可见,愁字得有一些存在因素,比如离人、心境、秋天。那么,接下去我们再来读读这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