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竹碑图像探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帝竹碑图像探源

关帝竹诗碑图像探源   [摘要]“关帝竹诗碑” 作为一种关帝崇拜的纪念物在中国流传甚广。石碑上描绘一墨竹图像,通过竹叶的分组排列,构成了一首五言绝句。把关帝竹诗碑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图像展开论述,考究其与文人藏字游戏及明清关帝崇拜的相互关联。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关帝竹诗碑;关帝崇拜;组字图像   [Abstract] Guandi Bamboo Tablet is the monument of the worship to Guandi, retained all over China.The stone tablets was inscribed an ink painting of bamboo and a five-character quatrain was combined by assigning bamboo leaf in group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uandi Bamboo Tablet as a special visual image, then try to find the the relevance between it and the set of literary word games and the worship of Guandi during the period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Key words] Guandi Bamboo Tablet ; Worship of Guandi; Word set image   在解州关帝庙、嵩山少林寺、许昌关帝庙、洛阳城南关林(图1)、南阳武侯祠、涿县三义宫、西安碑林(图2)、奉节白帝城、潮州西湖景韩亭、广州五仙观等关帝庙或相关纪念地都有“关帝竹诗碑”的遗存。人们对石碑的称谓甚多,有“竹叶藏诗图”“ 风雨竹碑”“关帝诗画碑”“汉夫子竹”等。石碑上的图案有数种,所描绘的皆为竹子,竹叶构成的文字大致相同,为一首五言绝句: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曾有学者指出,竹诗碑上的竹子为清代画法,竹诗石碣是明代徐州创建铁佛寺时从地下所得。[1]石碑在出现、传播与被大众接受的过程中,反映了许多涉及民间关羽崇拜的因素与文化观念。联系这些要素,有助于重新解读关帝竹诗碑的图像组成与相关寓意,理解明清关帝形象的文化内涵。   一、藏字的意图   散落于全国各地的关帝竹诗碑具体篆刻年代不一,但关于碑刻图像的设计者,却有一则相近的传说,认为此暗藏诗句的竹子为三国时蜀国名将关羽所作。对此图所要传递的对象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诗中“东君”指曹操,图像所要传阅的对象正是曹操本人。这种说法可追溯记述三国时代的正史,《三国志》中对这一历史事件曾有简单的描述[2],原文如下:“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继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根据这段史书,有人认为此图像是关羽弃曹奔刘时,以竹喻志,以画藏诗,托人送给曹操的。隐藏文字的原因在于表现一种委婉的谢绝。这一图像连同一些碑上出现的“汉寿亭侯之印”和“关羽之印”,被人们理解为关羽“封金挂印”的典故之写照。   然而,若要向上位者表达“婉拒”,其实单凭文字就可以达到目的。唐代张籍的《节妇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诗人以“妾”自比,通过转换角度,表达了对节度使李师道的邀请之婉拒。[3]以此反观竹叶诗,其中的诗句直白而自负。诗言以丹青立名,既已婉拒他人,却又把自喻的竹子留下,显然不合逻辑。而且,出于“婉拒”的意图而以图像藏诗,并不符合三国时期社会上层人士的习惯。在中国历史上,绘画的地位低于书法,画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上流社会所看重。这种情况直到五代皇家画院的开设,才有了改善。那么三国时代被封为汉寿亭侯的关羽,以绘画这一形式向曹操表达婉拒,显然不合乎礼节。其实,石碑这一媒材本身就不可能是三国时期的作品。在东汉末年,中央政权衰微,群雄争霸,连年的征战严重削弱了政府与地方的财力。因此,曹魏政权明令禁碑,吴、蜀虽无禁令,但财力有限,碑刻极少。现存为数不多的三国碑刻,大多是当时的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而有意为之。[4]那么说来,即使当时的关羽能在石头上刻下如此图像,人们想要传播这一图像,而把它翻刻到别处,也是不可能的。   不过对于图像表意的主观褒贬,在宋以后就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以形象隐藏文字的方式,在宋以后更成为了文人自娱的一种游戏。   在四川万县的太白岩公园内,立有一通被称为《诗谜碑》(图3)的石刻。碑上刻有笔画不全、字形不正的八个怪字:竹、岩、亭、?_、夜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