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垄断与创新较量.docVIP

一场垄断与创新较量.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场垄断与创新较量

一场垄断与创新较量   通讯运营商“逼宫”   “微信收费”并非空穴来风。而提及微信收费,首先得弄清当下媒体使用频率很高的术语缩写OTT的含义――“Over The Top”,过顶传球之意。互联网公司越过通讯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如Skype、QQ、微信等即时通信应用。   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通讯运营商中,率先提出对微信收费的是中国移动,其总裁李跃去年12月就开始表示,OTT企业对传统通讯运营商的挤压非常明显,使得通讯运营商原来的短信、话音、甚至包括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了很大挑战,最明显的就是腾讯。今年2月,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又称,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比传统通信领域的竞争更严峻。中国移动甚至还发布报告,指责微信占用了中国移动60%的信令资源,但仅仅带来了10%的移动数据流量。接着,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跟着起哄,虽然这两家发言人怂恿微信收费的言辞不如中国移动那么直白,表现出比较隐晦和淡定,但期望从微信收费中分一杯羹的心思路人人皆知。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国联通给用户的账单中,将微信的流量单独划分出来,也能发现联通似乎正在做着某些准备。   通讯运营商对微信“逼宫”,是灰色心态使然。通讯运营商对微信是又爱又恨,虽说3亿微信用户给中国移动增添了庞大的流量,增加了收费规模的同时,也给中国移动产生不堪忍受的信令负载,信令是不计费的,而中国超过90%的服务器和骨干网都掌握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手中,中国移动要为微信的免费再买一次单。这是一个大窟窿,随着微信用户的增长,这个窟窿正变得越来越大。通讯运营商自然感觉不爽。如果微信收费,中国移动可乘机向腾讯摊派“买路钱”。   而其难以启齿的另一理由则是,腾讯要将微信推向商业化,眼看腾讯借助微信又要赚个盆满钵盈,中国移动心里难免酸溜溜的。微信触动了中国移动短信和通话的市场奶酪,有了不花钱的微信,谁还会傻乎乎地通过手机移动渠道发短信、打电话?对中国移动来说,腾讯开通微信业务更是影响了其飞信业务,飞信的用户量在微信上线之后急剧下降。微信的崛起让通讯运营商终于不再甘愿做数据管道,而生了要与微信分成的贪念。   腾讯方面,本来是拥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来培育微信的成长的,但被这样一折腾恐怕要加快微信商业化的进程。腾讯2012年度财报显示,其年收入超过400亿,现金储备超过100亿,市值更是超过2000亿,在商业化进程上,腾讯微信完全可以比新浪微博有更多的耐心。但是随着“微信收费”越演越烈,通讯运营商分一杯羹的心理越来越膨胀,于是,微信的商业化也开始从雾里看花逐渐变为当务之急。在今年两会期间,腾讯CEO马化腾首次明确指出:未来几个月公司将着手实现微信在中国的商业化运营。   既然是商业化,就免不了要收费,无非是广告商和广大微信客户埋单。可是在网民已习惯于享受互联网免费大餐的当下,腾讯贸然赤裸裸地向微信客户收费,是触犯众怒,势必要背负骂名,也是在干为通讯运营商火中取栗的傻事。而当3亿用户的权益被裹挟进入微信收费的漩涡时,群情愤激的怒吼必定淹没腾讯这个企鹅帝国。   事实上消费者并不买账,大街小巷的微信用户几乎一边倒,“如果微信收费,就不用!”在即时通信软件竞争激烈的当下,微信收费肯定是一个伪命题,微信也绝不会打响收费第一枪,这应当是微信的底线。   民企创新与国企垄断   一边是国有通讯运营商的强势敦促,一边是网民公众的海量力挺,腾讯作为民营企业,夹在中间,日子不太好过。而微信作为一种创新之举,已经在触动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神经,微信收费正在演变成一场垄断与创新的较量。   只要腾讯的服务器还在通讯运营商的机房里,只要腾讯还在使用通讯运营商的网络,它再有创新精神,可还是没有自由之身,就不能真正脱离通讯运营商而生存,只能卑躬屈膝,委曲求全。况且它还有一个民企的身份,这天生就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些国字号宠儿矮一截。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没有明确、合理的标准,单独向一家企业收费,这种“看人下菜碟”的收费方法,涉嫌滥用其垄断地位,将对我国通讯运营商甚至央企的社会形象造成恶劣影响。   也有专家指出,应统筹考虑微信对通讯运营商、腾讯公司、用户的市场影响,寻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解决方案,妥善解决“微信收费之争”。   不少专家学者建言要妥善解决“微信收费之争”。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应评估微信对通讯运营商的冲击以及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并综合考虑通讯运营商的经营缺口、微信用户和腾讯公司的承受能力,不仅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社会效益。   其实,在微信收费问题上,三家通讯运营商已经构成事实上的垄断。日前,在参加国内某媒体的访谈节目时,工信部部长苗圩公开表态,确保微信收费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谈判,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绝不允许几家联合起来欺负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