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合理体主义及其现代思想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学合理体主义及其现代思想价值

儒学合理群体主义及其现代思想价值   [内容摘要] 儒学道德精神的基本价值观可概括为“合理群体主义”。它主张独立人格形象,弘扬个性与意志独立;肯定个人利益,倡导义利统一;提倡和谐公正,体现平等无私。儒学合理群体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源头活水,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文化参照系。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关 键 词] 儒学;合理群体主义;现代思想价值。   [作者简介] 罗宝成,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人文学院讲师,哲学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研究。   卢美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人文学院教授,哲学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研究。      一、儒学合理群体主义解析      儒学是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官方意识形态,是一种崇尚群体主义精神的文化。历代封建统治者打着群体主义的旗号,利用儒学压迫和奴役人民群众。因此有学者认为儒学道德精神的基本价值观是极端的群体主义和理性主义,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事实上,如果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儒学道德精神的基本价值观是一种兼顾个人与他人、平衡个人与社会、倡导和谐公正平等的合理群体主义。   1.主张独立人格形象,弘扬个性意志独立。儒学先哲们高扬群体意识,但并不以群体压抑个性,而是要求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人格独立。在主体意志独立与尊严方面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腾文公下》)在主体自信方面指出“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舜,人也;吾矣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于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孟子?离娄下》)。在主体竞争意识方面强调“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在主体开放意识方面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等等。儒学先哲们认为,只有具备了自尊、自爱、自重、自信、自强、自谦等独立人格意识的人,才是理想的人格形象。颜回在众多的门人中之所以成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正是因为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的这种苦乐不能移其志的精神。   对于那些缺乏独立人格、人人称善、没有是非的好好先生,则称之为“乡愿”,对他们持鄙视的态度。孔子在与子贡的一次谈话中表达了对这种人的看法,“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而恶之’。”(《论语?子路》)孟子亦是如此,“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e(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对于那些为了讨好他人而卑躬屈膝、丧失人格尊严的人,更是深恶痛绝。孟子引曾子的话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孟子?腾文公下》)意思是说,竦起两肩,故作恭敬,装出一副笑脸去媚悦他人,比三伏天在地里干农活还要累。认为只有堂堂正正地做人,不趋炎附势,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进而做到人人相互尊重,人人平等,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否则,只能是“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列子?说符》)。所以,先哲们一再告诫人们:“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也。”(杨雄:《法言?君子》)“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强,斯召辱矣。”(薛应?纾骸堆Ψ缴郊鞘觥罚?“唯自尊者为能尊人。”   主张独立人格形象,弘扬个性与意志独立,深刻体现了儒学合理群体主义价值观。因为无数个体能力的发挥是实现群体主义价值观的前提,而个体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个体自身发展与完善的独立性。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形象,缺乏甚至丧失个性与意志的“乡愿”,当然谈不上自我的发展与完善,也无所谓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其所在群体也就无从实践群体的价值。汉魏以后,中国进入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汉儒强调三纲五常等级精神,宋儒则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而使人的个性自由与人格独立的观念受到最大限度的制约。但从总的价值取向上来看,儒学始终坚持的仍然是以群体为本位的道德理念,并在儒学经典思想文化中一以贯之。   2.肯定个人利益,倡导义利统一。在儒家那里,义泛指道义、道德,大致可以理解为公利、广利;利指利益,大致可来理解为私利,狭利;义利关系大致相当于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儒学先哲对个人利益都持肯定态度,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如果离开利,人“直是生不得”(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但同时强调,对于利应有正确的态度,求利要有正当的手段与原则,否则必生祸乱。“凡有气血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