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林龄序列杉木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特征
不同林龄序列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特征 摘要: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人工造林是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样品分析,研究幼龄林(7年)、中龄林(16年)、近熟林(25年)、成过熟林(34年)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平均含碳率为468%;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过熟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为10399、18238、19721、18116 thm2;随着林龄的增大,乔木层地上部分碳储量逐渐增加,而灌木层、草本层、地表凋落物层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层碳储量占总碳库的比例较大,且其碳储量相对稳定,平均值为 9576 thm2;0~20 cm土层碳储量成为土壤碳储量的主体,占土壤总碳储量的4164%。该研究可为杉木人工造林和固碳增汇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含碳率;植被碳储量;土壤碳储量;碳储特征 中图分类号: S71855+6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21-0278-03 收稿日期:2016-05-30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林业)科研专项(编号:201104006)。 作者简介:王红英(1970―),女,北京人,硕士,副教授,从事生态资源管理和教育工作。E-mail:xuhuanyuanlin@163com。 19世?o末以来,地球温度已经升高了08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固碳释氧功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在国际上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森林地上部分储存的碳约 2 340亿t,地下部分约620亿t,枯死木约410亿t,凋落物约230亿t,森林土壤约3 980亿t,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储存的有机碳含量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以上2],土壤碳贮量约占世界陆地土壤总碳库的73%3]。估算森林碳储量是研究碳循环的基础工作,通过量化森林碳储量可以评价不同森林类型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贡献率,为森林管理和植树造林提供相关基础数据。此外,随着我国重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我国的人工林面积已达世界第一,人工林的固碳增汇策略直接影响我国相关碳汇政策的制定。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亚热带特有的优良速生乡土用材树种,也是江西省主要的用材树种。有关杉木人工林碳储量的研究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造林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4]、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变化5]、多代连栽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6]、杉阔混交林经营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等。但关于不同林龄序列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特征的影响报道较少,而且我国杉木人工林分布范围较广,缺乏不同区域之间的对比研究。本研究以江西省典型分布区域的杉木人工林为对象,分析不同林龄序列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特征,旨在为杉木人工造林和固碳增汇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115°18′11″~115°39′58″ E,27°6′16″~27°25′06″ N),该区域地处中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8 ℃,年均降水量1 6273 mm,无霜期279 d,土壤以红壤为主,地貌以丘陵为主,主要植被类型有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天然针阔混交林及灌木林,乔木树种有杉木、木荷(Schima superba)、檫木(Sassafras tzumu)、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泡桐(Paulowni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黄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等;灌木有盐肤木(Rhus chinensis)、山乌桕(Sapium discolor)、山苍子(Litsea cubeba)、??木(Loropetalum chinensis)等;草本有毛莓(Rubus tephrodes)、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菝葜(Smilax china)、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凤尾蕨(Spider brake)、朱砂根(Ardisia crenata)、竹叶草(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等。 2研究方法 2015年7―8月,在研究区选择立地条件相近的地段,设置不同龄级的杉木人工林样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甲骨文与青铜器课件.ppt VIP
- 《2025年CSCO宫颈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pdf VIP
- 部编版11.一块奶酪 教学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docx VIP
- 静脉采血技术操作规范2025版.docx VIP
- 最全的日语汽车词汇汇总.docx VIP
- 护理组织管理体系与职责分工..doc VIP
- 2025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年GB14881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屈光手术科普知识.pptx VIP
- 2025年高考数学全国新课标Ⅰ卷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