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冬话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冬话年

东北,凛冬话年   猫冬与闹春 中国论文网 /4/viewhtm  春节,对于东北,不是一个节日,而是一个季节。   从腊月初八开始,直到二月初二,寒冬不消,春节不止。东北老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滋欤?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冬季对于旧时农业社会的东北,不仅仅是耕作上的肃杀,更是一年一度的浩劫。而对于春节的企盼,成为人们度过寒冬的支撑。能给予的,能企盼的,能煎熬的,都源于一个完满且丰盛的春节。   千里冰封,万里雪原   以黑龙江为例,作为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北大兴安岭地区气温平均在零下30度以下,而漠河曾达到零下52摄氏度的全国最低温度纪录。起夜会结冰,流泪会冻伤,舌头舔铁栏杆更是无解的千古玩笑。寒冷是会呼吸的痛。   这个时候,“猫冬”作为一种生存的最佳选择,应运而生。“猫”是一种养晦,再硬挺的汉子,再泼辣的婆娘,都用一种顺从的姿态,在各家各院偃旗息鼓,闭门不出;“猫”是一种相对的静态,却静中有序。所有在春、夏、秋因忙碌而错过的生活细节,所有来年的准备、辛勤的盘整,都在庭院内井然而安静地进行着。   春节的来临,意味着猫冬的尾声,也重新唤醒了沉寂许久的雪地下萌动的勃勃生力。这一刻,盼得太久,等得太急,必须要锣鼓喧天的闹起来。   一张张憨厚而硬朗的脸庞,一条条宽阔而雄壮的身板,一件件花里胡哨的大棉袄,东北人从不会扭捏作态,闹春的姿态也是挺阔而豪放的。从扭秧歌到二人转,东北的曲艺和娱乐是不求细节,但求气氛;不求精致,但求尽兴的狂欢。红绸绿袄,成为冰天雪地里最刺眼的撞色,刺醒每个猫冬人少见日光的敏感;泼辣挑笑,把现代文明的矜持抛之脑后,把家长里短戏谑嘲弄,用最直白的讯息抓紧冬养间涣散的注意。   一“猫”一“闹”,成为东北广阔林海雪原上,一道让生命绵延不绝的盾牌,一则让日子生生不息的秘诀。   大红灯笼高高挂   从城市到乡村,东北的春节,红的发亮。   红是一种信仰。   在东北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不论长相如何的姑娘,只要穿红色就会被认为长得漂亮。   这种关于红色的情愫,在春节尤甚。繁华街道,寻常巷落,左邻右舍,尽是不熄灭的大红灯笼。这灯要大,要红,要一直亮着,从除夕甚至更早几天一直亮到正月十五。乡村的灯,亮的更夸张。除夕夜家家院内竖灯笼杆,高挑红灯,从大老远就能看见那束温暖的光线。   这是一种东北独到的排场,灯的大小、灯的亮度,暗示着家庭的兴旺。过年期间,什么都能忘,就是不能忘记每天点灯。即使全家外出,也要先把红灯点上,把红火留住。   这灯火,不是摇曳的,而是坚定且丰盈的。那些未竟的理想,那些挫折的年华,此刻作古,在光明中无所遁形。只剩下那些憧憬,那些祖辈的企盼,照亮每条回家的路。   解不开的饺子情结和吃不完的团年饭   饺子,对于老一辈东北人,是一个极具诱惑而完美的意象。   东北人,从不放过任何吃饺子的机会。从不知所谓的“夏至吃饺子”、“头伏饺子二伏面”、“立秋贴膘吃饺子”、“冬至吃饺子”,到日常的“上车饺子下车面”、“好吃不过饺子”,好像每天就是在寻找能吃饺子的一切合理的可能性。春节,饺子更是名正言顺,成为合家欢聚镁光灯下的主角。三十要吃饺子跨年,初一一早要吃饺子,初五“破五”吃饺子捏小人,十五吃元宵也要吃饺子。   不仅要吃,更要吃的花样翻新。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举家围炉包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运头碾压众人。话虽如此,这场饺子博彩却不是一场公平的竞争。贴心的儿媳总会趁人不备,在饺子上留下记号。最终,老人和孩子总是会“惊喜”地咬破饺子皮,吃出亮闪闪的硬币来。这运气,没人会妒忌,也没人会争抢。大家总是盼着,这运气可以让年迈的老人有再度过一春秋的信心,让顽皮的孩子长大一岁并获得进步和收获。   饺子以外,春节的每一天都“肉欲横流”。   来到东北农家过年,老乡早就叫人宰了三口500斤的黑毛大猪,抓起家中的小鸡、大鹅,又从冬捕的渔户处订了新鲜的肥鱼。从除夕开始的一个礼拜中,天天杀猪菜、炖鱼、炖鸡、靠鹅(类似于炖的做法),天天大鱼大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锅子上漂浮着团圆热闹的味道,给人一种浓重的年味。热腾腾酸菜配大块炖烂的肥肉片子,连菜带肉沾着酱油吃得满嘴油的感觉,使冬天的寒冷一驱而散。   春节的丰盛,在餐桌上。一顿年饭,要鸡、鸭、鱼、肉样样具备。鱼是显而易见的“连年有余”,鸡爪象征着“勤劳”,猪爪象征着“捞钱”;五彩大拉皮是必不可少的凉菜,色彩丰富又解腻。干果、水果、点心,样样齐全,包罗万有。   春节的丰盛,在人口上。从老至幼,秩序井然,依次入座。实在无法归家团聚的游子,也要在年夜饭的时间打来电话送上祝福。这一餐饭,要人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