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米家山水看人墨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米家山水看人墨戏

从米家山水看文人墨戏   摘 要:从“墨戏”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墨戏”并非文人的专利。早在孔子的《论语》中就提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既包含了对自然的赞美,又包含了对仁、智的赞美,两者相互依附,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已经体现了当时人倾心自然,并成为后来山水画的精神原型。但由于“墨戏”一词首先出现在北宋末期米芾、苏轼、黄庭坚等文人画家的评论中,且文人画家多擅用“墨戏”,因此,“墨戏”的产生与文人画家的审美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米家山水;文人墨戏;苏轼   经过唐和五代的战乱,宋代初期出现了新的政治局面,此时天下已基本归于统一。宋统治者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重文轻武,士子纷纷走向读书应举的道路,地位相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寒士也因此能够走向政坛,由文人成为高官。绘画在此时也已经普及到统治阶层的士大夫和一般的文人。在画家队伍自身发展的同时,文人也介入画界,流露出一种不同于五代、魏晋时期文人的隐逸情绪,而是一种直白的感情表达,并且逐渐成为画界的主要思想导向。   一、米家山水的创始人――米氏父子   “米家山水”是指由宋代书画家米芾和其长子米友仁共同开创的一种画派,又称为“米氏云山”或“米点山水”。米芾生于北宋仁宗皇褚三年,卒于徽宗大观元年。米芾人如其画,生性怪异,玩世不恭。据《宋史?米芾传》记载:“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其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米芾不畏权势,恶意世俗,表面上给人狂放不羁,实际上是文人真性情的彻底流露。米友仁生于北宋哲宗元佑元年,卒于南宋孝宗乾道元年。米芾绘画无流传,幸其长子米友仁得其真传,后人才得以见到米家山水的真容。在他们生活的一百多年里,正是宋朝由北宋向南宋的变动时期。米友仁继承家学,也精于鉴别、深得当时的皇帝宋高宗的赏识,每每得到书法名画,都命他鉴定并题跋于后。   北宋初期,在书法艺术上,李建中,承接唐人风格,一扫五代萎靡之气。蔡襄、苏轼则从杨凝式追溯颜真卿等大家,自成流派;黄庭坚和蔡京,也开拓了新的风格。米芾更沉迷于书学,天才超轶,由唐法晋,成就很高,后人并以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合称“宋四大书法家”,为这一时代书法艺术的代表者。   二、文人的审美观念   从“墨戏”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墨戏”并非文人的专利。早在孔子的《论语》中就提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既包含了对自然的赞美,又包含了对仁、智的赞美,两者相互依附,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已经体现了当时人倾心自然,并成为后来山水画的精神原型。但由于“墨戏”一词首先出现在北宋末期米芾、苏轼、黄庭坚等文人画家的评论中,且文人画家多擅用“墨戏”,因此,“墨戏”的产生与文人画家的审美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如果说唐代的王维作为士大夫开了文人画的先河,那么苏轼是作为古代文人的典型参与绘画。苏轼一生仕途坎坷,让他深切的感受到人生如梦,但他从未否定自己、否定人生,而是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舒适的人生态度。他提倡“书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首次提出“文人画”这个概念。苏轼主张将诗词、书法方面的广博修养、历史文化和人生境界的深刻领会和领悟融合到绘画中,形成超越前人的绘画见解和理论。“观士人画,如乐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遍倦。汉杰真士人画也。”他的这一理论把文人画和画工画区别开来,重点强调文人画的立意高于画工画,也说明了他强调追求神韵,不拘泥于形似,真实额抒发胸中意境。苏轼自己很擅长画一些枯木怪石之类的,他的画迹《枯木怪石图》,画面中只有一枯树,一怪石,意境荒空但。那枯木好像挣扎扭动着的身体,石头以旋转的笔锋皴出,让人有无端郁结之感,也难怪米芾在画史中评价:“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效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除了这幅画之外,他没有别的画流传下来。但他以绘画传达文人气息的思想却确立了文人画在北宋画坛上的地位。而他的文人思想则更多的是在米芾和米友仁所创立的“米氏云山”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米氏云山   宋代文人追求的绘画,多是以“平淡天真”为审美标准的。米芾在《画史》中阐述绘画的功能,他认为绘画的首要功能是带有劝诫功用,但是山水却有着无穷的乐趣,特别是烟云雾景的山水就更能体会其中的神趣。因米芾的作品难以考证,后人讨论“米氏云烟”, 多为“小米”, 即米友仁的作品。   (一) 以点为主   现存于北京博物馆的《云山墨戏图》就是典型的代表。此图描绘的是沿江景色,近处岸边有条弯弯曲曲且细细的小径,间有板桥相连,远方峰峦起伏,云烟密布,溪流缓缓,屋舍若隐若现。这幅画采用了典型的米家山水的画法,树木、山坡、房屋皆以淡水墨横笔侧点,这些点被称为“落茄点”。作者用点来表现这些景物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