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鉴今 为政以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史鉴今 为政以德

以史鉴今 为政以德   我们常说要以史鉴今,但如何才能做到呢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   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史记?天官书》)《有德者昌――中的德政廉政智慧》(钱跃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一书,是一部全新视角解读《史记》智慧的智慧之作。全书共64篇,旁征博引、借古鉴今、文字严谨、叙事生动,既有凝炼的古语箴言,又有现代风格的演绎,既为读者提供了轻松阅读的快意享受,也为读者深刻理解、掌握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哲学、政治价值和政治文明,提供了深刻的启迪和借鉴。   为政以德 有德者昌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之时,常常疏于留意这部巨著其他方面的价值。事实上,司马迁不仅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而且对政治、经济、社会、人性等极有洞见。散见于《史记》中的治国理政经验教训,特别是德政廉政方面的智慧,留给后人无尽的回味、深思和启迪,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总结,但至今尚未有人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系统的提炼。   《有德者昌――中的德政廉政智慧》一书,力图总结提炼《史记》中的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思想,关注治乱的经验教训和治国理政者的德政和廉政能力建设,可谓全新视角。   作者从《本纪》《世家》《列传》中提炼出古代政治家的执政思想和风格,从《平准书》《货殖列传》中看到金融手段,从南越、东越、西南夷等《列传》中联想到边疆和少数民族工作……全书贯穿一根红线:聚焦为政以德的先贤和政事,倡导有德者昌的为政理念。   书中赞赏古公??父“有民立君,将以利之”和宋景公“君者待民”的朴素民本思想;佩服伊陟对太戊帝的规劝:“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   “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仗着刀锋之利在周都郊外阅兵,并向周王室的王孙满询问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本来志得意满的楚庄王深受教育。《楚庄王以德服人》一章中极为赞赏王孙满的观点,同时记述――魏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军事家吴起回答说:“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倡导为政以德,并没有忽视法的作用。在《孔子的“申论”答卷》一章中,作者写道:“倡导以德治国,说明治国者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教化人心和思想宣传的重要性,这是治国技巧更加圆熟的标志。倡导依法治国,说明治国者已经告别了传统儒家的空洞的政治理想主义,而具有了清醒的政治现实感。‘德主刑辅’、‘礼法合治’这一传统治理国家的主流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实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具有很现实的启迪意义。”   《有德者昌――中的德政廉政智慧》一书作者不吝笔墨赞扬了两千年前那些为政以德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对那些坚信德治的先贤充满敬意。   宏大故事 深度思想   格局决定布局。与热衷于“碎片化”讲述历史上的“那些事”不同,《有德者昌――中的德政廉政智慧》的作者,一扫那种一味求窄、求细、求小的拘谨姿态,没有满足于在小块的田畦上耕耘,而是以宏大故事及其深度思想,准确地把握历史全局及其磅礴气势,成功地提炼出《史记》人物和故事背后的思想和价值。   《重耳如何论功行赏》一章,集中体现了作者广博的价值取向和写作意图。   晋楚两国“兵车之会”,晋文公重耳遵守流亡期间和楚成王的诺言,“退避三舍”。当晋军退至城濮,恰是三舍(九十里)之地,与楚兵会战,先轸指挥作战,大败楚兵。   《史记?晋世家》记载晋文公论功行赏,狐偃属头功。有人说:城濮之战,是先轸的计谋。文公说:城濮之战,狐偃劝我不要失去信用。先轸说打仗以战胜为重。我听了先轸的话取胜了。然而这只是有利于一时的说法,狐偃说的是千秋万代的功业,“奈何以一时之利而加万世功乎?”怎么能使一时的利益超过万代的功业呢?因此,狐偃应得首功。   孔子听到了,说:“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作者对此感叹不已:“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历尽人间险轭,62岁时才在众谋士的谋划、辅助下,借助秦缪公的扶持,回到晋国成为晋文公,随后对内修政施惠,对外文治武功,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从他对‘一时之权’和‘万世之利’的理解,从他对狐偃与先轸的论功行赏,可以看出,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作者联想到晋文公另一次行赏。返国后的晋文公没有忘记与他患难与共的“兄弟们”,开始大赏从亡及守国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狐偃、赵衰、魏?叩染〗缘玫椒馍汀:?叔也是从亡之臣,作为“生活秘书”,一路上照顾重耳的起居,可以说无微不至,功劳大大的。在晋文公行赏之时,壶叔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会得到丰厚的奖赏。然而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