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选调生基层生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选调生基层生活

一个选调生基层生活   一个普通的周末,在安徽省北部一个位于城乡结合部的街道办里,工作人员陈明在为即将举办的迎七一活动做着准备工作,这个双休日他都在加班。   同一天,家在合肥的齐欣踏上了回工作地宣城的归途。对她而言,从合肥到宣城往返8个小时的车程,似乎成了每个周末的固定组成部分。   2012年,一本名为《选调生――中国特色干部后备力量》的书出版,作者肖桂国正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这一年,对于陈明和齐欣而言,也是人生中的重要时刻。硕士毕业的陈明通过了省委组织部的选拔,加入到选调生的队伍,而作为2010级选调生,齐欣的基层工作生涯到了2年的节点。   优秀、高校毕业生、组织部、选调、基层、培养锻炼、公务员、后备干部人选,肖桂国在书中总结了解读选调生的8个关键词。   用一种更为诗意的表达就是,这样一群经过精挑细选的“优质种子”,将在最接近泥土的地方度过自己的草木年华。   “蘑菇期”   陈明至今还对那一段初来乍到的时光刻骨铭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红砖房里,斑驳的桌角和掉漆的椅背记录着时光的流逝,惟一透露着现代化气息的是一台老旧的台式电脑。对于基层艰苦的条件,陈明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让他备感难熬的,其实是那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一颗红心,满腔热血,想在基层施展手脚的理想真正到了地方却发现,全然没有出力的点。   “大概坐了三四个月的‘冷板凳’”,陈明说,“一方面刚到下面,确实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分配给我们,另一方面,领导可能会觉得选调生就是下来‘镀金’的,终究会飞走。”   刚刚分配到基层的选调生,往往都有这样一段“无所事事”的时光。一位选调生在日记里将其称之为痛苦的“蘑菇期”,这段时间不会有具体的分工,常常在不是很重要的岗位上,做着打杂跑腿的工作,同时还要忍受种种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应。   齐欣面临的困难要更多一些。她告诉记者,省委组织部对选调生分配有一条基本原则是回生源地,但从小在合肥长大的她却遇到例外,被分到皖南地区,人地两生带来的孤单感瞬间席卷而来。与此同时,单位里最小的同事与自己也有10岁的年龄差,这为齐欣的融入又设了一道坎。   对于异地任职的选调生而言,语言关往往是拦在面前的一大障碍。毫无疑问,沟通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而在选调生们任职的基层乡镇,普通话显然不是通用语言。“因听不懂方言,主任不敢给我安排值班;因听不懂方言,领导们从不敢在电话里跟我说重要事情;因听不懂方言,在一次临时替人值班时把一个上面单位的人惹烦了,他觉得反复说了很多次,我这个人怎么还是听不懂他说什么,觉得我在拿他开玩笑。”一位选调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对于语言不通的困扰深有体会。   肖桂国的跨度就更大了,这位出生于湖南农村的小伙子抱着“做干部比较体面”的朴素念头,来到广西梧州市苍梧县沙头镇。安排给他的宿舍是土砖房,屋顶漏雨,屋角鼠窜。最让肖桂国产生心理落差的倒不是这些物质条件,而是毕业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他发现,大学所学与农村的实际缺乏结合点。文印室一度成为肖桂国在基层的主战场,很多时候他一天的工作就是打字、复印。   孤单、隔阂、落差,这些都可能出现在选调生最初的基层生活中。然而,这个与土地最近的距离往往也可以为选调生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优秀、高校毕业生、组织部、选调、基层、培养锻炼、公务员、后备干部人选,肖桂国在书中总结了解读选调生的8个关键词。   站在泥土里   来到宣城的第二年夏天,齐欣和单位的同事一起,在烈日下走遍了所负责区域大大小小400多家企业,每家企业走访了两次,算下来就是800趟。这一次经历让齐欣很是难忘,虽然酷暑难耐,但正是这样一次接地气、全方位的调研,让她得以站在离企业、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观察。“如果不在基层工作一段时间,有些事情就永远不会懂。”   除了百姓的疾苦,这个独特的视角还让选调生读懂了基层干部的不易。“作为政府机关的神经末梢,乡镇街道是一切政策的具体落实者和直接操办者。”这是陈明对于基层单位的精准总结,也是他一年选调生工作中最真切的体会。招商引资、文明创建、计划生育、上访维稳,“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用来形容基层工作再贴切不过了。   陈明说,他所在的街道办,党委委员无周末,工作人员随叫随到,工作状态基本是“白加黑”、“5+2”。有几次他跟随领导到达拆迁现场感触特别深。以前,提到拆迁总是条件反射似的联系到暴力、强制等字眼,但是真正到了基层,才发现有些时候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也很无奈,“他们往往只有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的权力,有些事情只有设身处地才能做出更加客观公正的判断。”   当然,受过高等教育的选调生也为基层带来了缕缕清风,用自身微薄的力量翻动着基层的土壤。   被质疑的拔节生长   80后选调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年轻往往是一种资本,但有的时候也是一个令人生疑的敏感词。   在他们的背后,“选调生”这个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