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羽作品中艺术精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大羽作品中艺术精神

吴大羽作品中艺术精神   [摘 要]吴大羽是中国油画第一代开拓者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既具东方文化内涵,又富含西方艺术形式的抽象美。他把早期现代派的一些观念和技巧与中国传统艺术有机交融,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富有个性和现代感的油画艺术。吴大羽作品的艺术精神用他自己曾提及的“势象”一词来形容更贴切。他的油画在形式语言探索方面臻于大化之境,绝不仅仅是形式,而是“心与神的归宿”。   [关键词]吴大羽 艺术精神 势象   第一次了解吴大羽,是因朱德群在简介上提到自己的老师是吴大羽,这马上吸引了笔者的注意。随着关于吴大羽的资料越查越多,越发地震撼,这位逝去的老先生还是吴冠中、赵无极等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家的恩师。吴冠中称吴大羽是“生命的宗教徒”、“杭州艺专的旗帜”;朱德群称吴大羽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画家”; 赵无极称他为“善于点亮学生眼睛的好老师”。随着对吴大羽资料的接触,愈发地敬佩这位老者的才华,并对他无比地崇敬。被他的画面强烈写意性、表现性和形与色的完美结合深深地吸引了,画面的张扬不羁,笔触的洒脱自如,处处洋溢着热情,点面涂抹之中渗透着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绘画的热爱。   一、吴大羽简介   吴大羽,1903年11月23日(光绪二十九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城。1918年 (15岁),师从张幸光先生学习绘画。1920年(17岁)担任当时上海三份大报之一《申报》美术编辑。1922年(19)岁至1927年(24岁)在法国巴黎留学,考入法国最高艺术学府――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回国后,于1927年(24岁)进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担任教授。1928年(25岁)待到杭州国立艺术院一成立,就受聘为首任艺术院西画系主任;与林风眠、林文铮等组织创办“艺术运动社”。1929年(26岁)艺术运动社创办第一份研究美学理论与创作教学的学术性刊物《亚波罗》半月刊。1937年(34岁)战争殃及苏州,随学校内迁。1938年(35岁)吴大羽辞去学校职务。1947年(44岁)国立杭州艺专又聘吴大羽担任油画工作室主任。1950年(47岁)吴大羽遭中央美院华东分院(1949年国立杭州艺专改名)解聘,家居作画。1960年(57岁)吴大羽执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1965年(62岁)入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从事油画创作。1972年(69岁)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与上海中国画院合并为上海画院,吕蒙为院长,吴大羽、唐云、王个移为副院长。1976年(73岁)吴大羽进入上海船厂职工美术大学执教,与其他艺术家体验劳动与创作的生活,该校两年后停办。1985年(8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中国画院交通大学艺术系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1988年(85岁)元旦病逝于上海家中。   二、吴大羽作品中的艺术精神   吴大羽身上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他的作品极具中国气派。在留学期间,他始终将外国文化艺术与中国文化艺术作比较,吸取外国文化艺术的营养,同时加深了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认识与理解。看吴大羽的油画作品,会自觉不自觉地联想到中国的书法,吴大羽以中国的“韵”吞食、消化西方的形与色①,他的作品的意境是一种升华超脱。   在吴大羽的作品中可看到,他不满足于对自然的模仿。吴大羽的油画在形式语言探索方面臻于大化之境,绝不仅仅是形式,而是“心与神的归宿”。吴大羽一生很长时间都在孤寂与病患中度过,晚年基本上在他的小楼里面度过,他对生活无所求,却执着于艺术,寻求自由的艺术化人生途径。吴大羽的每幅画都是发自他心灵的言语,以真诚的态度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1、“势象之美”。作为第一代油画家的吴大羽是油画形式语言探索的先驱者,他极大地发挥油画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因素,将中国文化艺术中的意境美感、气韵美感等审美的特质运用到油画创作中。绘画对吴大羽是内心需要,他把心寄托给了画,他对佛道、哲理、老庄等有深刻领会和认识,他将“虚”、“ 无”、“空”、“悟”等都融进画中。   吴大羽晚期的作品更趋向于“道是无形却有形”的抽象与半抽象面貌。吴大羽的作品风格或许用他自己曾提及的“势象”一词来形容更贴切。他将中国绘画的笔韵用在油画上,仅从这点着眼,他的艺术就深深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他自己对“势象”进行了言简意赅的释义:“这势象之美,冰清玉洁,含有不具形质的重感,比诸建筑的体式而抽象之,又像乐曲传影到眼前,荡漾着无音响的韵致,类乎舞蹈美的留其姿动于静止,似佳句而不予其文字。”②   1978年的《公园的早晨》是吴大羽晚期作品“辉煌十年”开始的标志。1984年的作品《色草》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荣誉奖,当时轰动全国,这也是他晚期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一幅。作品中的花叶,深入观察,并不是完全符合真实形貌,它们更是线条与线条之间笔意承接的关系,这正是吴大羽“势象”所体现之处。作品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