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文化创意园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莲文化创意园区

花蓮文化創意園區班級:四財一B姓名:林雅雯座號:23過去的酒廠花蓮酒廠最早是在1913年時,「宜蘭振拓株式會社」於花蓮港廳花蓮港街租得土地1520坪,並成立「花蓮港工場」(今花蓮酒廠舊址),以製造紅酒、米酒為主,1922年7月1日,台灣總督府發布「台灣酒專賣令」,酒類製造販售均由官方經營。旋即徵收民間12家規模較大的酒工場作為日後生產的地點,並租用9家民間工場以避免先期生產量的不足。「宜蘭振拓株式會社花蓮港工場」就在此時被徵收,並設置花蓮港支局,但因花蓮港工場並無糖蜜酒的生產設備,糖蜜酒又在民間需求頗大,專賣局便另外租用花蓮港壽工場(1923年廢除),以負責初期生產糖蜜酒。 由於花蓮港酒工場的條件大多符合專賣局所需,因位處偏遠花東地區,日治時期台灣東西向交通並不便捷,東台灣的酒工場日後可就近供應鄰近地區民生所需用酒,工場位置優越,對外交通的便利性,使產品輸送快速,原料也不虞匱乏,酒廠動力來源所需的燃煤就近由火車站轉運至場區內,「花蓮港工場」十分具有優勢。 現在的酒廠園區說明 花蓮文化園區地址為花蓮市中華路144號,位於花蓮市中華路與中正路交界路口,土地號包括主商段117地號等15筆地號,為中華路、仁愛路、民國路與明義街共同圍繞之完整街廓,北側鄰明義國小及部分住宅區、東側近慈善寺,東南側則為遠東百貨商圈,園區總面積計3.3551公頃。土地產權原屬台灣省菸酒公賣局,1988年花蓮酒廠因位於花蓮市商業鬧區,工廠狹窄,四周道路環繞,無拓展空間,加上廠房及機械設備老舊、廢水污染問題無法克服,為配合都市計畫,遂遷至美崙工業區,基地內之建築物自1922年開始建築,至1966年完成現今之規模。基地內大小建築物34棟,除紹興酒發酵工廠維持日治時期原貌至今外,其餘較早期的幾棟建築物(如辦公廳、包裝工廠、米酒發酵工廠等)多經過整修改建,園區建築物在閒置十餘年後,財政部核准將土地變更為「公有非公用土地」,2001年花蓮縣政府在花蓮市都市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中,將花蓮酒廠舊址變更為「歷史風貌公園(二)」用地, 2002年9月財政部將花蓮酒廠舊址典交國有財產局管理,同年文建會選定花蓮酒廠舊址為五大文化創意園區之一,並於12月16日檢送移撥計畫書向行政院申請移撥, 2003年12月8日奉行政院核准將園區撥用予文建會,花蓮地政事務所於2003年12月31日辦竣管理機關變更為文建會。園區推動成果 自2002文建會選定花蓮舊酒廠做為五大創意文化園區,即委託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化辦「花蓮舊酒廠創意文化園區整體規劃、建築環境暨使用需求調查案」,並於2004年12月完成,做為園區各項建設與建構各項計劃之基本依循。 至目前成完成之工作項目計有: 1、完成園區整體發展計畫 2、完成園區土地移撥工作 3、訴訟遷移佔用戶 4、完成園區歷史建築修復計畫暨調查研究 5、完成園區地質鑽探 6、完成園區歷史建築修復工作 7、完成花蓮文化創產業研究報告 8、「花蓮創意文化園區委託經營管理案」 花蓮創意文化園區行政辦公廳、餐廳、原料倉庫等四棟歷史建築於2006年10月完成正驗,並於2007年4月12日依採購法完成專業團隊經營管理甄選。 未來的酒廠園區之定位 1. 花東地區國際觀光旅遊起點 規劃設置創意文化園區必須具國際觀,花蓮具有相當好的優勢與潛力,以花蓮2年舉辦一次之「花蓮國際石雕藝術節」為例,在2003年,參觀的人數已達10萬人次,到了2005年,由於「花蓮石雕藝術季」同時被納入文建會「2005年福爾摩沙藝術節」,參觀人數更超過12萬人次。由上述觀光客與市民之參與,已可見到花蓮藝術文化活動與觀光產業的相輔相成的成效出現,在落實國際觀光旅遊的願景同時,花蓮文化園區建構成為花東地區國際觀光旅遊起點,有很大機會。 2. 創造花蓮酒廠工業遺址再生契機 花蓮舊市區缺少大型之藝術展演空間,造成文化藝術活動相對缺乏,因此,利用園區工業遺產空間,結合政府「文化創意產業」之推動政策及東部地區「觀光產業」之發展主軸,引進良好經營行銷策略,整合在地之文化資產、歷史地景、社區營造等,讓花蓮地區之人文藝術產業在園區開花結果。 園區之願景 1. 帶動園區周邊環境之再生 從1997年「台灣東部區域計畫」到2005年的「迴瀾2010—創造花蓮永續發展願景」計畫,對於花蓮所做的各項上位計畫,一再呈現出的核心價值為讓花蓮成為高消費、低污染的「觀光旅遊」城市,而園區就城市空間結構之重塑而言,做為政府公部門重大施政與資源投入,將可提供花蓮舊市區更新再造之契機。 2.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所 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永續發展的最佳寫照,過去園區係工業生產場所,因地處花蓮市中心區,有環境污染的情形,致遷廠至工業區,留下荒廢的工業遺址,園區的規劃設置完成,將讓我們對永續環境的塑造更進一步的瞭解。 3. 生活與體驗的空間 未來園區的型態是融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