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在迪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推广情况调研.docVIP

中药材在迪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推广情况调研.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材在迪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推广情况调研

中药材在迪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推广情况调研   摘要:云南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云药产业定位为重点支柱产业,提出了把云药产业建成继烟草产业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在全省上下形成了重视和发展云药产业的良好氛围。维西县气候、土壤十分适合当归、秦艽、当归、玛卡等中药材的生长、种植,做好维西县中药材推广工作,对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药材种植基本情况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属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流”腹心地带,境内海拔4880―1570米之间,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980毫米,降水量范围在800―1400毫米之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是一个傈僳、藏、汉、纳西、白、普米等十多个民族杂居的地区。全县国土总面积为46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32万亩,林地面积269.98万亩,草地面积260.9万亩。2013年全县年末总人口为154885(公安年报户籍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34324人,占总人口的86.73%;维西县资源富集,素有“横断山脉中的绿宝石”的美称,被誉为“兰花之乡”、“药材之乡”、“天然杜鹃花园”和“滇金丝猴的大乐园”;维西县气候、土壤十分适合秦艽、当归、玛卡等中药材的生长、种植;当地群众种植高山药材的历史悠久,当归、云木香、秦艽、天麻、伏苓等药材的人工种植已有50多年的历史。200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1.7874万亩,2006年中药材种植面积2.9860万亩,2007年中药材种植面积3.0135万亩,2008年中药材种植面积3.9078万亩,2009年中药材种植面积3.814万亩,201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3.65万亩,2011年中药材种植面积4.04万亩,201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4.38万亩,2013年中药材种植面积5.35万亩,2014年中药材种植面积6.7411万亩。到2020年,维西县中药材种植计划达到10万亩。   二、推广中药材种植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材用地矛盾突出   维西县2013年中药材面积5.35万亩,2014年增至6.74万亩,发展迅速。到2020年,维西县中药材种植计划达到10万亩,但全县总耕地面积只有32万亩,高原特色农业中药材种植与粮食作物生产用地矛盾突出。   (二)种植技术??失和退化   维西县中药材主要品种是适宜当地种植的云木香、秦艽、重楼、当归等。主要分布在全县各乡镇高半山区,种植地块离村民住房较远,当地主要居民是傈僳族、彝族、藏族、纳西族和汉族。在2000年初,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维西县农村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在家务农,没有人力进行除粮食作物外的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造成了中药材种植技术流失和退化,需要现代农技人员重新摸索推广,这对发展维西县中药材产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三)种植人员文化水平偏低   中药材的种植需要适宜的气候环境,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科技的支撑,这就要求种植人员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全县农村人口134324人中只有极少人拥有大学文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基本上都是小学学历,年龄在20岁以上的基本上都是中学学历。由于农村人口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当然种植中药材人员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在种植过程中往往通过经验来进行种植,科技含量不高,不能将所种产品的质量提高到在当地种植的最好程度,在遇到某些病虫害时,不能有效防治和处理造成经济损失。   三、推广中药材种植提出的建议   (一)发展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有效解决高原特色农业与粮食作物生产用地之间的矛盾。大多数中药材都是喜阴植物,通过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既解决用地矛盾,并节约了投入成本,一举两得。因此,农业推广人员要在新的挑战下不断发挥地区优势,并切合实际,创新发展。   (二)加强合作创建示范基地   创建示范基地并与本地中药材龙头企业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丽江植物研究所签订中药材种植技术合作协议,聘请李绍平教授、郭承钢副教授等知名中药材专家、老师为技术顾问,共同研究开发维西的中药材产业。   (三)注重技术的宣传推广   一是组织人员编写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手册。   二是每年组织中药材企业、带头人、种植大户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外地先进中药材种植管理理念。   三是鼓励企业开发中药材深加工产品,目前有维西供销药材土产有限公司建设的中药饮片加工厂。   四是鼓励开展中药材种植农村科技培训,提高广大中药材种植户的种植管理水平。   (四)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一是为中药材的溯源提供源头数据。在种植基地里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土壤湿度、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等,来获得农产品生长的最佳条件,并保存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的各类关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