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科技人才历史印记之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科技人才历史印记之思

浅论科技人才历史印记之思   摘 要:科技人才是跨世纪科学与技术的核心载体。科技人才是国家发展科技的根本之所在,也是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发展的基本力量,科技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科技。目前全球性科技人才争夺战已经从微观层面上升到宏观层面从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制定国家科技人才战略是各国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此分析我国古代至今的科技人才印记,从而反思科技发展对社会及人类进步的时效性和决定性。   关键词:科学精神;中坚力量;科技人才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067-02   一、我国历史上的科技人才印记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当时古代人们摆脱“天命论”的束缚,开始注重自然的思想倾向。历史的长河似一双车轮无情地轧过的每一个印记都深深记载着先进人物和成果。   春秋时期,鲁班对后世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各种木工器具,尤其是具有想象力的锯子:曲尺、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等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所以鲁班被奉为木匠的祖师爷。传说中的鲁班不只是发明工具,还发明了很多后世人想做而做不出的东西,比如在天上飞三天三夜的木鸟,这展示了鲁班的科学思维和科技成果。然而到了战国时候,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恰恰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科学的践行和发展的状况。历史又划过了战国后期,李冰在修建都江堰工程中,创造了竹笼装石作堤堰的施工方法。这种方法对工程的施工产生了大大的科学效益提升。历史转瞬间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担任尚方令,监督宫廷物品的制作。人们认为就是从这个时候,蔡伦开始接触东汉最好的手工工艺,并改进当时的造纸技术。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自古以来,书籍文档都是用竹简来做书写载体的,后来出现了质地轻柔的缣帛,但是用缣帛制纸的费用很高昂,而竹简又笨重,于是蔡伦想进行技术创新,改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渔网等廉价之物造纸,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为纸的普及准备了条件。这一改进技术的实施和成功使得蔡伦的科技贡献对后世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接着,历史的车轮又转到了西汉,召信臣在水利方面同样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功不可没。伴随而来的是三国鼎立时期,马钧-新式织绫机的诞生,中国是世界上生产丝织品最早的国家。可那时所以生产效率还很低。马钧看到工人累得满身流汗,生产效率很低,就下决心改良这种织绫机,以减轻工人的劳动。于是,他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对旧式织绫机进行了认真研究,重新设计了一种新式织绫机。新织绫机简化生产工具,改造了开口运动机件。经过这样的改进,新织绫机不仅更精致,更简单适用,而且生产效率也比原来的提高了四五倍。以及后来,马钧-指南车的再现,马钧-“水转百戏”研制成功,马钧-军事上的机械发明等贡献都产生了巨大时代影响力,这些历史史实都是科技人才心血的呈现。   岁月流逝,历史车轮悠然地轧过南朝。这个时期有祖冲之创制的《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首次精密测出交点月日数(27.21223),回归年日数(365.2428)等数据,还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若干天的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以及编写了著名的九章算术《九章算术》,对后世影响深远。接着到了北魏一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成为中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农书巨著。以及隋朝时候李春主持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在中国桥梁技术史有以下创新赵州桥的敝肩圆弧拱形式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大创造,西方在14世纪才出现敝肩圆弧石拱桥,已经比中国晚了600多年。英国著名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列举了26项从1世纪到18世纪先后由中国传到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中的第18项就是弧形拱桥。赵州桥建成后成为中国北南交通的要冲,有“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的美誉。舟船在桥下航行,人马车辆从桥上驶过,大大方便了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为河流两岸人员来往提供了便利条件。经过历史长河的冲洗和摔打,历史车轮划到了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唐朝,这时候医学巨人孙思邈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在中外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医学巨著《千金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北宋时期,沈括在数学方面,他创立了“隙积术”“会圆术”。物理方面,他发现了地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