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 水的卫生细菌学检查
第一节 水中的病原细菌 水中的细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病原菌(或称致病菌) 其中只有更少的病原菌能经食道进入肠道引起疾病,为什么? 口中溶菌酶;正常胃酸pH3.2。 此类水中病原菌若经水传播, 在消化道滋生导致疾病—肠道传染病 一、伤寒沙门氏菌 病症:伤寒或副伤寒。 乙级传染病(不用隔离) 表现:持续发烧,牵涉到淋巴组织,脾脏肿大,躯干上出现红斑,胃肠壁溃疡产生腹泻。 伤寒沙门氏菌 (一)、生理生态 种类: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大小: 0.5~0.8×1~3.5um 特征:周生鞭毛,革兰氏阴性反应,无芽孢和荚膜 在地面普通水中可生存1~3周,井水中可生存约1周,在粪坑及污水中可生存1~2个月。 (二)、致病机理 通过内毒素致病 (内毒素是其细胞壁的成分,化学成分为脂多糖,当细菌死亡分裂时会释放到环境中。) 昔日治疗伤寒特效药氯霉素,如今几乎对伤寒无效 ,预防为主 二、痢疾杆菌 ——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不同)(乙类传染病),症状为急性腹泻,通常大便中有血及粘液,某些病例中有发烧。 (1)、生理生态 种类:痢疾杆菌(痢疾志贺氏菌) 、副痢疾杆菌 37 ℃能耐20天,加热到60℃能耐10min,对1%的石炭酸,可抵抗半小时。 传播方式:食物和饮用水 内毒素 损害了人体肠道细胞,引起肠道痉挛、腹泻等症状。 “极易耐药,预防为主” (二)、致病机理 病症:霍乱( “最可怕的瘟疫”) 甲级传染病(法定隔离) 重—呕吐、“米汤样”大便、腹疼和昏迷等,严重的常常在症状出现后12h内死亡,死亡率极高。 轻—只造成腹泻。 三、霍乱弧菌 Vibrio cholerae bacteria infect between 100,000 and 300,000 people each year. (一)、生理生态 形态:微弯曲杆状 大小:0.3~0.6×1.0~5.0um 特征:一根较粗的鞭毛 传播方式:水及食物,与病人或带菌动物接触 革兰氏染色则为阴性红色 731部队—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炭疽杆菌等等 (二)、致病机理 外毒素 霍乱弧菌 小肠中大量繁殖 破坏肠细胞膜 肠细胞大量脱水、电解质失衡 腹泻或休克、死亡 由口进入人体 释放出外毒素 这三种致病菌是水中最为常见的致病菌,都属于肠道传染病菌,其它病原菌如变形杆菌、肠炎耶尔氏菌、沙雷氏菌引起的症状较轻通常为肠炎 肠道细菌传染病主要由病人带菌的粪便污染水体而传播。 四、寄生虫(了解) 寄生虫——引起疾病的原生动物(原虫)和后生动物(蠕虫) 寄生虫种类繁多 真菌一般通过接触或食物传播,不通过水传播 传播方式:虫卵通过病人粪便污染水体 (一)、原虫 引起人体疾病的原生动物又叫原虫,通过饮水引起疾病的原虫见下表。 (二)、蠕虫 引起人体疾病的后生动物又叫蠕虫,通过饮水引起疾病的蠕虫见下表 防治饮用水传染病的关键是严防水源被粪便污染。 如何知道饮用水是否受到粪便污染呢? 检测肠道病原菌数量 第二节 大肠菌群和生活饮用水标准 通常不直接检测—— 水中存在病原菌的可能性很小,其他各种细菌的种类却很多,要排除一切细菌而单独直接检出某种病原菌来,在培养分离技术上较为复杂,需较多的人力和较长的时间。 间接病原菌测定:测定水中是否有肠道正常细菌的存在——若检出,则表明水被粪便所污染,则有肠道病原菌的可能。 通常检测肠道正常菌的存在及数量。 一、指示微生物定义: 在常规卫生监测中,用以反映检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指示性微生物。 设定指示微生物的原因: 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的)种类繁多,不可能一一检测 环境中致病微生物往往数量少,检测困难,需要用相对易于检测的微生物来间接反映 选择原则:数量大、易于检出,方法简单。 指示微生物的种类: 反映微生物综合污染: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落总数 反映微生物污染来源: 粪便污染指示菌(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 空气污染指示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消毒效果指示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压力蒸汽灭菌);短小芽孢杆菌(电离辐射灭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环氧乙烷灭菌) 二、指示微生物的选择 三、常用的指示微生物 (一)综合污染指标——菌落总数 定义:单位量的被检样品内,所含有的能在某种培养基上经一定条件培养后生成的菌落数量。 表述:细菌菌落总数(不能说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总数。 意义:综合判定检样被微生物污染程度。 方法:标准平板计数法、表面涂布法 (二)粪便污染指示菌: 1.正常菌群: 大肠菌群:多,形态特征明显。 肠球菌群:抵抗力最差,生存比病原体时间短。 荚膜杆菌群:生存时间太长。 大肠菌群为何作为水的卫生细菌学指标: 1.大肠菌群的生理习性与肠道病原菌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