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午海战与青岛晚清军港梦兴衰往事
甲午海战与青岛晚清军港梦兴衰往事 北洋水师的基地曾打算建在青岛 1885年,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惨败的清政府终于开始认识到欧洲人的“坚船利炮”,并于同年设立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筹建新式舰队。而随着“北洋水师”的组建,海军基地的选址也被提上了议案。 当时执掌海军大权的李鸿章外出考察后,认为应将海军基地建在旅顺口(今大连旅顺区),然而当时的清朝驻德公使许景澄却上书称:西方人测量中国沿海各地后,对胶州湾大加称赞,因此“山东之胶州湾宜为海军屯埠”。对于许景澄的上书,李鸿章起初并不在意,他知道自己位高权重久了,早有人对他心存反对。然而他没有想到,没过多久御史朱一新、军机大臣翁同稣等人也先后上书支持在胶州湾设立海军基地,朝堂内外很快对此引发了讨论,连慈禧太后也开始犹豫不决。 对于胶州湾的提议,李鸿章认为当地贫瘠落后,如果要此地建海军基地,需从办水师学堂起,日后若再建船坞,买舰炮,设海防等等都是巨大的投入。而翁同稣等人却认为胶州曾设过海关税卡,每年入账也有不少银两,日后好生经营,经费并不是难事。而且早年中法战争之时,法国就曾扬言要占领胶州湾,据此北上攻入京城,可见此地的重要。翁同稣还直指李鸿章力推旅顺,目的是为了让北洋舰队靠近李鸿章自己的直隶衙门(李当时兼任直隶总督),有拥兵自重的嫌疑。 一番争论让李鸿章气恼不休,他认为这些反对他的大臣不是故意作对,就是只会纸上谈兵。于是他以海军衙门的名义给北洋水师丁汝昌和英籍总兵琅威理拍电报,让他们对在胶州湾“是否宜作水师口岸,如何布置,经费若干,费兵几何……详细勘度后速复”。李的本意,大概是希望丁汝昌等人以“当事人”和“内行人”的名义否定在胶州湾建基地。然而,琅威理似乎没有领会他的“一片苦心”,反而在回复的《琅威理布置胶澳说贴》这份考察报告中,对在胶州湾设基地的想法大加称赞,并勾画了一副宏大、详细的军港规划,还指出“(胶州湾)实海军之地利,南、北洋水师总汇之区也。” 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的奏折不同,《琅威理布置胶澳说贴》并不是对胶州湾地势写意的浮夸,而是以军事眼光和实地测量的数据为参考,并附录了一张详细的规划图。这让李鸿章看后十分尴尬,一方面他依然坚持自己旅顺建港的想法,另一方面自己下令让人调查的这份报告却说得又句句在理。于是,他干脆把这份报告束之高阁,不予理会。 其实,李鸿章执意坚持自己的想法或许不完全是“拥兵自重”,当时国库的空虚也确实是一大问题,且不说鸦片战败后连年的割地赔款,就连专门用来发展新式海军的“海防捐银”也被慈禧太后拿去修颐和园了。这样的情况下,在当时青岛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新建规模宏大的基地,确实有难度。 总之,不论如何,北洋水师的基地最终没有建在青岛,甚至连在胶州湾设立与“旅顺、威海相配套海防的设施”的想法也只能“徐图缓建”了。 栈桥最初是为了方便北洋水师登岸而建 在如今的大学路与太平路口,曾坐落着一座旧式大院。那是建于晚清时期的“登州总兵衙门”,这座青岛百姓口中的“老衙门”,曾见证着这里最初的城市化开端和一场“前景无限”却“猝然中断”的军港梦。 历史总是充满了意外,在1886年被排除在“北洋防卫体系”之外的青岛,却在5年后被批准开埠建置,设立海防,而建议人正是李鸿章本人。 1891年,在检阅完北洋水师后,李鸿章在丁汝昌等人的陪同下从旅顺来到威海,并一路南下驶入胶州湾。当时,威海卫、旅顺口已经布防完成,时任山东巡抚兼帮办海军事务大臣的张曜于是旧事重提,建议可以考虑在胶州湾设防驻兵,并说青岛自明代起就设立过浮山所、鳌山卫等海防基地,也有过“追逐倭寇”的战功,在此设防必定大有益处。 其实,这时的李鸿章也对青岛有了好感,眼看北洋水师规模已成,号称东亚第一舰队,李的根基也日益稳固。此时多建一个海防点,不仅能扩张的自己势力,也确实能增强海军防务。于是李鸿章便上书清廷,称“胶州海澳宽深,口门紧闭……若有敌船远来,应有一深水船澳停驻之处……是胶澳设防,实为要图。”李鸿章上书三天后,光绪皇帝批准的奏章。 于是,1891年6月14日,青岛开启了真正的城市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5年前困扰李鸿章的“经费问题”此时并没有解决。所以胶州湾的防务其实是靠山东巡抚自己截留当地的海防银子惨淡经营的,这也注定这里起步的坎坷和日后的悲剧。 1892年,李鸿章举荐了自己的合肥同乡章高元出任胶澳设防后的登州总兵。章高元,字鼎臣,是李鸿章淮军旧部,早年跟随李鸿章与太平天国作战,后来随刘铭传在台湾抗击过法国殖民者的入侵。因作战勇猛,被任命为青莱道登州镇总兵,主持莱芜一带的防务。在李鸿章的保举下,他出任新的“登州总兵”,李又调拨了三营新军归他管辖。 章高元到达青岛后,主持了一系列城市建设,首先他在如今的小鱼山修建起总兵衙门,据少年时见过衙门旧址的岛城文史学者鲁海回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