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影响中国古代北方长城修建历史原因
浅析影响中国古代北方长城修建历史原因 摘要:分布于现今祖国北方的长城,是中国古代时期所修建最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建筑工程,其修建过程持续近2300余年。①历代封建王朝根据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等实际需要均对长城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从而使长城的修建与废弃相交叠。长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军事防御中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也曾对不同民族间的正常交往,产生过消极的阻碍作用。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探讨长城修建历史因素时应坚用持联系的观点②看问题,同时以动态发展的视角看待长城在历史上所起到的客观作用,从而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较为全面的把握中国古代北方长城修建的历史原因。本文旨在旨在通过对长城在不同时期内作用的探讨来揭示影响中国古代北方长城修建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长城;历史时期;作用 历史原因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2 一、古代北方长城的历史概况 中国古代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相互防御都建有长城,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方城”(在今河南南阳地区)。其后齐国、燕国、赵国、秦国、魏国、韩国相继修筑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大将蒙恬大量征调民夫将地处北方的赵国长城和燕国长城与本国长城相连,并将其延长,构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绵延一万余里,横贯中国北方的长城,奠定了后世北方长城的雏形。秦朝以后,两汉时期,北魏、北齐、北周、隋、辽、金、明各代,对长城均有修建。明朝灭元后,为防止蒙古族再次南下,自1386年至1536年先后对长城进行过十几次的大规模修建,在建筑工程和防御设施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改进,基本构筑了现今长城的全貌。清朝初年,由于民族政策的调整以及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特别是统治阶层治国策略的改变,由此不再大规模的修筑长城,至此长达两千余年的古代长城修筑工程至此停止;现今中国北方所保留下来的古长城遗迹多为明代的遗存;总长度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③古长城的修建从春秋时期楚国方城的修建算起至清初共历经2300余年,历代王朝针对北方的边疆长城防御工事都有不同程度的修建,其中以秦朝,两汉时期为长城修建的第一个高潮时期;曹魏、西晋、北魏、北齐、北周、隋时期为长城修建的第一个相对衰退期;唐、五代、北宋、辽、金、元对长城的修建虽有不同规模的,但就整体而言可以视为长城修建史上的另一个相当对衰退的时期;到了明代,鉴于北方军事防御,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需要,迎来了对长城修筑的高潮,其修建的规模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值得注意的是,笔者认为在纵观长城的历史修建过程,在大一统的王朝中长城的规模修建中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历史时期,其中“先秦时期、两汉时期、明朝时期”对长城的修建规模最大,作为长城历史修建的高潮时期;“唐朝时期、元朝时期、清朝时期”对长城的修筑规模最小,可以作为长城修建的低潮时期。在不同时期内长城的修建有其多面的原因,而长城的修建在不同时期内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尽相同的。 二、长城修建高潮时期的原因初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城的主要大规模修筑时期集中在,先秦时期,两汉时期和明朝时期。 先秦时期中国境内各诸侯国林立,各诸侯国为了有效地加强对内的控制力与对外作战的防御能力,因此各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长城修建工程。值得注意的是修建长城在先秦时期,是个诸侯国所普遍采取的一个措施。长城的修建不仅仅是诸侯国争霸战争对外防御的需要,更是彰显国家实力的象征,如《墨子》所载“大国,外城千余里,治内御敌可藏粟万石余”④雄踞北方的秦、赵、燕三国,由于经常同生活于北部草原的戎族,胡人发生战争,因此在当时长城的修建规模,是最大的,如燕国长城“西起沽源之北,经多伦,丰宁、围场、喀喇沁旗、赤峰、建平、敖汉、北票、阜新、彰武、法库、梨树、宽甸,向东南进入朝鲜半岛,直抵清川江入海口”。⑤燕国长城成东西走向,东西绵延将近两千余里,时至今日位于朝鲜西北部境内的居民仍称大同江畔的长城为“万里长城”由此可见,先秦时期的长城修建规模是非常大的。 两汉时期,中国进入大一统的局面,与快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汉帝国北部边疆的边患不断,自汉高祖至汉武帝时期,汉朝军队就不断与北部匈奴部族发生战争,汉高祖经历“白登之围”后对匈奴虽采取了和亲妥协的政策,但匈奴部族仍不时南下骚扰,据《史记 匈奴列传》记载“汉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萧关,杀北地都尉?,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⑥从汉高祖至武帝年间关于匈奴入侵内地的记载多次见于史书上,而与此同时汉朝一方面通过和亲政策缓和同匈奴的紧张关系,另一方面,则在不断的加强军队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