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究竟划不划算粮农都有一本“难念经”.docVIP

种粮究竟划不划算粮农都有一本“难念经”.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种粮究竟划不划算粮农都有一本“难念经”

种粮究竟划不划算粮农都有一本“难念经”   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上,首先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但鼓了粮袋子,农民能否鼓起钱袋子?随着农业生产成本上涨,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务农增收难度加大。“种地的不如打工的”,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务农老龄化问题凸显。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迫切需要解决“谁来种地”难题。如何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如何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是当前农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农民种粮是否有利可图?哪些因素影响种粮积极性?需要政府解决哪些困难?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河南滑县,透过河南滑县粮农的收入账本,倾听农民的心声,求解稳粮增收的答案。   “中国小麦第一县”迎来夏粮十二连增,然而粮食大县不等于农业强县,粮食高产不等于农民增收,把粮食种到极致,农民收入还是不高,滑县不甘心。大幅提高粮价不现实,既要稳粮又要增收,滑县探索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之路。   普通农户: 散户仍是主力军,种地一年相当于打工月余   采访中我们翻开农户李荣豪的账本:   每667平方米小麦成本:508元   每667平方米玉米成本:450元   4800平方米地纯收入:7000元   河南省滑县有13亿平方米耕地,土地流转面积2.7亿平方米,78%的面积靠普通农户种植,35万散户仍是种地的主力军。   “今年风调雨顺,收成不错,每亩小麦打了600千克。”滑县留固镇西信都村农民李荣豪说。滑县农民人均1000平方米地,李荣豪在村里算是一般户,共有4800平方米地。   当问到种地一年收入多少?老李面露难色:“农事账平时大差不差,不好算清楚。比如一年在地里下的力,铁定是成本,该算多少钱?”   在记者追问下,李荣豪算起种粮账:   先看种地投入。李荣豪掰着指头算,滑县种粮一般是一季小麦,一季玉米,一年两熟。每667平方米小麦用10千克种子,每500克2.8元;底肥、追肥要200元,农药大约36元,犁地、收割180元,浇三遍水要36元,几项加在一起,每667平方米的小麦投入508元。玉米算下来,投入也差不了多少。   接下来再算收入。李荣豪说,正常年份每667平方米 小麦打600千克,每千克能卖2.4元,玉米也能打600千克,每千克卖2元,这样每667平方米地毛收入2600元。减去种地的开销,每667平方米收益1600元。如果再刨去人工,纯收入1000元。   事实上,在一年两熟地区,农户都普遍接受这样一个简单的算账方法:算上人工,麦季顾住本儿,秋季是净落的。李荣豪家4666.7平方米多地一年纯收入7000多元。   “种地收入还是不行,一年收入只相当于儿子在外打工一个月。”李荣豪说,他儿子在外省防腐材料厂打工,一个月收入7000多元。即便这样,老两口也不愿把土地流转出去,“祖辈种庄稼,有地就有根,再说自己种自己吃,踏实。”   让李荣豪忧心的是,这几年农资价格涨得太快。拿尿素来说,两年前1袋90多元,现在120元左右,每667平方米地施一袋尿素就要多花30元。玉米种子每667平方米上涨5到10元,农药、农用柴油同样价格不菲。他说:“要是粮价更给力一点,农资价格再降一点,种粮的积极性会更高。”   种粮大户: 收益靠的是“广种薄利”,盼破解土地流转难题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看到另一个村民于同勤的账本   流转土地:20.3万平方米   土地流转费:每667平方米1000元   一年总收益:15万元   于同勤是白道口镇黄村的种粮大户,这些天他的心情同饱满的籽粒一样:“去年小麦每667平方米产540千克,今年达到608千克,咋能不高兴?”   2004年,于同勤放弃在外打工的机会,认定要从土地里“刨”金,于是,他回村承包了8.7万多平方米亩荒地种粮食。如今,他流转的土地达20.3万平方米地,通过和种子公司签订单,主要繁育小麦良种。   说起种粮,老于讲起大户的规模优势:农资比散户拿得便宜,到小麦收割时,别人每667平方米50元,他可以等收割队竞价,最后每667平方米35元。但与散户相比,大户总体花费还是多。   于同勤说,现在流转土地,每667平方米地要500千克小麦,这个行情有点吃不消了。   另外,承包地多了,仅靠人力不行,老于先后投入10多万元,购置了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拖拉机、播种机等农机具。“耕种收实现全程机械化,为的是农忙时轻松些。”还有不断上涨的人工。“浇地要雇三四个人,收割要雇七八个人,过去一人一天60元,人还好找,现在一天开100元都找不来人。”老于诉说种粮的难处。   于同勤坦言,大户每亩效益不见得很高,靠的是广种薄利,利都在量上。他算了一笔账:按每667平方米600千克小麦,600千克玉米算,减去土地流转费,再除去种子、农药、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