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间“赀”的字义演变与其意义.docxVIP

战国秦汉间“赀”的字义演变与其意义.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国秦汉间“赀”的字义演变与其意义.docx

·社科探索·战国秦汉间“赀哆’的字义演变与其意义·社科探索·战国秦汉间“赀哆’的字义演变与其意义石 洋+[内容摘要] 通说认为,秦律中的“赀”表示“赀罚”,但因受到汉人以“赀” 表“财”的影响,遂对其中个别条文的理解显得模糊。通过对出土及传世文献加 以梳理,可以得出秦律中的“赀”是秦系特有文字,专表示“赀罚”,且制度上不允 许以别字假代,目前也尚未见“赀”存在于先秦他国的确证。入汉以来,赀刑总 体上由罚金刑取代,后又被废除,故专表“赀罚”的“赀”失去了本义;约在同时, 财产调查制度开始以“訾”指代财产,并广泛应用。于是“赀”渐与“訾”混通,变 成表示“财产”的常用字。概言之,“赀”的字义演变是秦汉间制度变革的反映。[关键词] 赀赀刑 訾罚金刑 财产调查以解释古谊为目的的《说文解字》云:“赀,小罚以财自赎也”o[1]该说法大体已被出土 的秦系法律文献印证。但是,在汉人著作中,“赀”有时作“计量”解,如《淮南子·人间训》 “通于不赀”;[2]绝大多数则表示“财”,如《汉书·元帝纪》“赀不满千钱者”等oC 3]可以认为,“量”、“财”二义属于同一系统,但均与《说文》的解释相去甚远。而且,唐人颜师古注《汉书》时,对同音的“訾”表“量”、“财”,往往作以下说明:“訾读与赀同”或“訾与赀 同”o[4]“某读与某同”即两字相通,从颜氏的行文可知,他将“赀”视为表“量”、“财”义的 通行字,以“訾”为古字。或是受到了颜氏的影响,在张家山汉简整理小组释读《二年律令· 徭律》“令大夫以下有訾者,以訾共出车牛”(411)时,于“訾”旁加“(赀)”,说明“訾”即表石洋,日本国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研究生。本文写作及修订中先后承吉本道雅、王沛、陈伟三教授赐教,初 稿完成后又蒙吉本、陈伟两教授拨冗审阅,多所匡正;在史料收集时,还得到陈松长、王沛两教授及项巧锋、赵晶、吕博三 位学兄的热忱惠助。、一并致以诚挚谢意。[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影印本))(卷六下),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5页。 (2]何宁:淮南子集释(卷一八),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304页。 [3](东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九),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79页。 [4]“訾”表“量”例见(东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七七)盖宽饶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247页;“訾”表“财”例见(东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五)《景帝纪》,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52页。 150万方数据石 洋战国秦汉问“赀”的字义演变与其意义石 洋战国秦汉问“赀”的字义演变与其意义“财”义的“赀”o[5]在训诂学上,“赀”、“訾”两字皆属精母支部,古音相同,且两汉文献中有 大量相通假的实证,因此颜师古以来的理解并无不妥。可是,近年公布的里耶秦牍中出现了 “赀”、“訾”两字同出但语义相异的用例,给重新审视上述旧说带来契机。两字同出木牍凡 11片,今举J1@)llA示例:[6]卅三年三月辛未朔丁酉,司空腾敢言之:阳陵豁里士五(伍)采有赀余钱八百五十二。不采 戍洞庭郡,[7]不智(知)何县署。·今为钱校券一,上谒洞庭尉,令署所县责,以受(授)阳陵司 空。[司空]不名计,问何县官计,付署,计年为报。已訾责其家,[家]贫弗能入,乃移戍所。报署主责发。敢言之。“赀”指赀罚,是秦时独特且普遍的罪刑,所罚者多以出甲、盾为名,通常责令折钱缴纳; 而“訾”则表示“估量”,与汉代义同。在11片秦牍中,“訾”字无一写成“赀”,说明即便作 “量”解时也不能随意与“赀”混用。换言之,至少在一定场合下,秦公文书中“赀”、“訾”要 严格区别。。那么,秦时期“赀”是否存在与“訾”相通的义项?倘如两字在当时截然有别,则“赀”又 从何时开始表示“量”“财”?该变化中又反映了什么历史意义?这些问题直接关涉对秦、汉 律文的准确把握,故以“赀”在战国至西汉间的字义演变为纲,对其试作考索。一、秦系史料所见的“赀”(一)“赀”的义项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学界还无法直观认知秦系文字的“赀”,自1975年睡虎地秦简 发掘后,才对它有了较系统地了解。整理小组认为,它是秦国的一种罪罚,为专用法律术语, 故将简中的“赀”基本视作“受赀罪处罚”的动词或名词o[8]此后秦系史料虽有大批出土, 但“赀”仍未逸脱出“罪罚”的范畴。不过,近年陶安先生对汉以前“赀”的诸义项进行了系统梳理,主张秦系的“赀”有“财 产”义,[9]与上述认识有出入。我们先将其主要论据胪列于下:(1)辑本《苍颉篇》注云 “赀,财也”;(2)《秦律十八种·司空》“有罪以赀赎”(133)的“赀”唯释作“财”方能使句意[5]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文物出版社2006年 版,第64页。另需说明,整理小组视“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