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隐喻在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应用.docVIP

多模态隐喻在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模态隐喻在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中应用   [摘要]随着多模态隐喻概念的提出(Forceville,1996),隐喻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字层面,而是拓展到了跨学科的多模态研究平台。多模态隐喻能够充分调到人的多重感官,给受众强大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因此常被用于广告、电影等。本文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为例,分析了多模态隐喻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激发观众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功能,对多模态隐喻的应用研究作出了一定的尝试。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 单模态隐喻 概念隐喻 《功夫熊猫》   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也是逐步加深的。最初,隐喻被视为仅仅是词语层次的修辞方式,可有可无,如亚里士多德的“对比论”和昆提良的“替代论”。20世纪30年代,理查兹提出隐喻互动(Interaction)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新的意义的创生过程,是一种语义现象。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符号学、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隐喻的研究出现了多学科化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观点当属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其实,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之上的”(Lakoff Johnson,1980:1)。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我们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例如,我们说“I cant afford the time”是基于“time is money”这一深层的概念隐喻的。   既然隐喻本质上是一种思维和行为现象,语言中的隐喻只是一种派生现象的话,那么隐喻还可能存在于非语言形式中。图像、声音、色彩、空间布局、造型以及动漫等其他符号或艺术形式也可以用来表达和构建概念,而且对体验意义的构建过程与语言并无二致( Forceville Urios-Aparisi, 2009: 4)。基于此,Forceville提出了多模态隐喻(multimodal metaphor)的概念,将纯语言文字层面的概念隐喻研究拓展到跨学科的多模态研究平台(赵秀凤,2011)。   一、多模态隐喻   模态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Forceville(2009:22)将其定义为“利用具体的感知过程可阐释的符号系统”。根据感知过程的不同,模态可大致分为: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嗅觉模态、味觉模态和触觉模态。   Forceville把隐喻区分为单模态隐喻和多模态隐喻:单模态隐喻就是源域和目标域仅使用一种模态表征隐喻意义;多模态隐喻就是源域和目标域由两种或来两种以上模态来表征的隐喻 (ibid:23-24)。例如,报纸上刊登的文字广告“德芙,丝般感受”就是一个文本单模态隐喻。而在电视广告中,画面中一条咖啡色的丝巾拂过少女的脖子,并配以画外音“德芙巧克力”,这就是一个多模态隐喻,源域“丝巾拂过脖子”通过动态的视觉模态得以表征,而目标域“德芙巧克力”则通过听觉模态体现。比起单纯的文字广告,电视广告充分调动了人们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用丝绸柔滑的触觉来比喻巧克力的细腻口感,极大地渲染了广告效果,引起观众一尝为快的消费冲动。   与单模态隐喻相比,多模态隐喻涉及多种模态符号,能够调动人的多重感官以实现符号信号之间的有效互动。广告和电影就是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模态和符号的协同作用构成多模态隐喻的。   二、多模态隐喻在电影《功夫熊猫》中的应用   2008年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讲述了熊猫阿宝从一个面铺伙计成长为神龙大侠,除暴安良的故事,影片诙谐幽默,又充满哲理。按其源域和目标域的呈现方式来分,该片采用了单域多模态隐喻的方式。影片中只有源域(动物世界),但观众根据影片的画面影像、叙事方式等很容易推断出目标域(人类世界)。影片虽然以动物为主角,映射的却是人类世界中,一个少年在师长、朋友的帮助下实现理想的过程。影片中,大量多模态隐喻的使用充分调动了人们的感官,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使观众、尤其是儿童观众获得“移情”体验,在熊猫阿宝的经历中体会到个人成长的宝贵经验:每个人都要相信自己,并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梦想。下面我们就从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来分析一下《功夫熊猫》的中的多模态隐喻。   (一)视觉模态   影片中最突出的视觉隐喻就是以动物喻人,片中的动物角色形象鲜明。   主人公阿宝是一只胖乎乎的熊猫,憨态可掬。它是面店老板平先生的养子,平先生希望他继承祖传的面店;但阿宝却对中国功夫情有独钟,一心成为大侠。它最大的爱好就是吃,而它的师父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教授它中国功夫。平先生是阿宝的养父,是一只鸭子,它经营着一家祖传的面店,并希望阿宝能子承父业;但它又是阿宝最坚定的支持者,当阿宝决定去追求它的功夫梦时,平先生义无反顾地支持阿宝,当阿宝遇到挫折时,它鼓励开导阿宝。平先生对面条的执着让人忍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