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维审 写作,敞开教育意义密码
王维审 写作,敞开教育意义密码 著名漫画家郑辛遥在谈及阅读时说,人可以把书带到任何地方,书也能把人带到任何地方。其实,写作也是。你可以把它带到教育中,它也可以带你抵达教育的最深处。这是我的体会,下面的文字也是。 安顿生命里的痛感 我读的小学是村小,初中是村办联中,高中是市里的重点中学。高中的第一节英语课,老师让我们用英语介绍自己。刚一张口,我的“方言英语”就惹得全班哄堂大笑,年轻的英语老师更是给了我一生难以忘记的不屑与难堪。我那个只会几句俄语的初中英语老师,以“现买现卖”的方式教会了我们在试卷上获得分数,却没有带给我们标准的口语。在满是城里学生的教室里,贫瘠的起始教育带给我的成长缺陷一下子暴露无遗。第一次懂得了自卑,在畏缩与躲避中成绩开始下滑,但骨子里疯长的倔强,让我选择了以拼体力的方式去获得分数。高三上学期,因体力透支和压力过大,我不得不选择休学养病。 1991年春天,父母托人给我找了一个当代课教师的机会。在讲究身份和学历的学校里,一个临时工所面临的窘迫每每把我逼到尴尬的角落:我申请教工宿舍,却被告知,只有正式教师才有资格;我的教学成绩全乡第一,却拿不到教学成绩奖,奖金只能发给公办教师……强烈的自尊心让我有了成为公办教师的渴望,于是1993年3月,我离开那所学校,开始了三个多月的封闭苦读。后来,我参加了高考。两年后,我也成了公办教师。 1995年,我带着毕业分配通知书到学校报到。校长只是瞥了我一眼,便把我打发到了校办工厂,每天蹲在臭水池边洗刷废旧编织袋。半年后,厂子亏本停产,我却被“充军发配”到一所偏远的村办联中。在那个只有百十个“混毕业证”的学生,十几个快要退休的老师,到处笼罩着慵懒、快要解散氛围的学校里,做起了不用教学的老师。 疼痛是伤,往往是一个人颓废的理由。就在很多人认为我会在怨天尤人中变得沉沦时,我选择了用文字安顿生命里的痛感――读书和写作成了我生活的全部。在那段苦闷的日子里,我不仅阅读了大量的教育名著和经典,也开始涉猎政治、经济、哲学、美学等领域的文字,也许正是那个时期的沉潜阅读,让我对人生和教育有了更多意义上的理解。 自感卑微,我选择了封闭、冷清的生活,而恰是这种寂寞成全了我的写作。也就在这样的写作中,我的精神版图被一点点打开,不仅为以后的教育之路提供了文字上的锤炼能力,更让我懂得了如何让自己的精神与磨难一起扎根。 写出最美丽的故事 1997年11月,我终于有了回中心校的机会。中心校的一个班主任,因为被学生殴打而辞职,那个因“刺头”太多而全校闻名的班级没有人敢管,也没有人愿意接手。学校领导和我谈话,很坦率地讲明白了班级的现状,并说:“这个班级的学生考学是没有希望了,你只要拢乎着他们别出了大事,能平安毕业就行。”然后问我:“你敢不敢接这个班级?”周围的人都劝我不要接这样的班级,因为这很可能就是自找麻烦。但是,我选择了接受。因为我相信,不会有比我曾经遭遇的苦难更困苦的事情。 我接手的是初二(5)班,因为班级管理混乱,一些学习好的学生纷纷转学或调班,只剩下40多个学生。但赫赫有名的“精英”们却一个都没少:因爬墙逃学而被综治办抓住的女生,因打架斗殴而频频接受派出所调查的男生,因泼辣能战而“威慑”全校的“大姐大”…… 最初,我的管理是从“战斗”开始的,我希望用“武力”来征服他们。但是,已经见惯了各种各样“大风浪”的他们,让我一次次败下阵来。 轩,那个与前任班主任发生冲突的男生,再次与任课老师在课堂上争吵起来。当我被其他学生叫到教室时,他和老师之间已经到了快要动手的地步,我费尽气力把他拉扯出教室。在走廊,他瞪着眼睛对我说:“就你这小身子骨,别打算和我打架,你不是我的对手。” 我对轩进行了彻底的“调查”。原来,他是一个读完初三又从初一复读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差,只是他刚到这个班里的时候,经常被其他男生嘲笑是个“留级生”。自卑和抗拒,让他凭着一米八的身高和浑身的肌肉把他们一个个“征服”,他成了班里的“老大”,打败对手成了他的唯一追求。 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我不是你的“对手”》,表达了对他的理解。在文中我写到:“我真的不是你的‘对手’,不是和你打架的‘对手’。你真正的对手是你自己,你得打败你内心里的自卑,然后去寻找你真正需要的东西……”这篇文章在《山东教育》发表后,我“很不小心”地把杂志落在了他的课桌上。他还我杂志的时候,摸着脑袋说:“老师!嘿嘿!”为了这个“嘿嘿”,在后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为他一个人写了70多篇随笔,而他也回馈了我一笔最大的“稿费”――毕业的时候,他说要做一个像我一样的老师,为他的学生写最美的文章。 写作,让我找到了教育的出口,我开始为这些孩子写文章。我试着把他们一个个写进故事里,让他们在文字中读到我的真诚和对他们的希望,让他们在好奇和新鲜中一点点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