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扁鹊自责看制造业企业质量控制
从扁鹊自责看制造业企业质量控制 摘要:由“扁鹊自责”这一典故,通过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控制现状的分析,剖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控制中实施预防式质量控制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质量控制水平的策略――预防式质量控制的具体做法。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预防式质量控制,质量控制 制造业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代名医,医术精湛,曾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根据典记,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 2008年,不断蔓延的美国次贷危机急剧恶化,演变为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金融海啸”波及全球。 中国制造业受到了空前的冲击,珠三角、长三角大量外贸出口型制造业企业大量倒闭。 金融风暴的寒潮,给“中国制造”带来了冷静的思考。纵观其他国家制造业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制造的产品常常是低端、低质、低价联系在一起,但后来与高端、高质、高价挂上了钩;70年代,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制造的产品也与低端、低质、低价联系在一起,但后来也摆脱了这种联系,如今这种联系甩给了中国制造的产品。[1]中国制造如何在挫折中发展呢? 进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毫无疑问是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地位的必要条件,而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制造业的大调整,更是企业改革质量管理的契机。“扁鹊自责”这个典故中,扁鹊所体现的对疾病预防式控制的思想――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无疑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提供了一个质量控制的良方。 一、中国制造业企业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质量控制现状更是如此。 1.中国制造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情况,致使中国制造业往往与低端、低质、低价相联系,质量控制因而缺乏现实基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先后经历了“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两头在外”――前店后厂模式――OEM(贴牌生产)――“山寨”制造等制造模式。中国制造由于其天然的自然优势: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其一开始就走的是低生成产本路子。而起点的薄弱,又致使中国制造业自主研发能力严重不足,为国外大型企业代加工、模仿其它企业产品大行其道。结果,中国制造业企业质量控制严重缺乏生存的现实基础。 2.中国制造业企业普遍质量控制意识淡薄、管理方法落后、缺乏执行力。 从学术界到企业界,我国制造业从20世纪80年代轰轰烈烈地学习日本的TQC,到90年代趋之若鹜地进行ISO9000认证,但到现在质量控制的如何呢?从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实物产品抽查结果来看,实物产品抽检结果仍不如人意。2006年8月份,“温州中国电器城又爆假冒伪劣案件、多家小企业停产”的新闻又一次让“温州制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把人们的眼球又一次拉回温州假冒伪劣产品肆虐的20世纪90年代,使享有“中国电器之都”的温州柳市镇制造企业又一次蒙羞。[2]尽管我国制造业绝大部分已按ISO9000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了认证,但质量管理水平仍不尽人意,尤其是国有企业,与外资、合资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具调查显示,造成我国制造业质量控制不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层缺乏质量控制意识,难以形成先进的企业质量文化。 20世纪80年代轰轰烈烈地学习日本的TQC,到90年代趋之若鹜地进行ISO9000认证,企业间明显存在从众行为,质量管理的形式主义依然存在。质量管理的出发点不是基于顾客满意,企业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缺乏以持续改进为手段的现代质量管理理念。由于缺乏质量控制的意识,管理层对质量管理的推动力度不够,质量目标、指标、考核方式不健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