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救世情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友兰救世情结

冯友兰救世情结   哲学家与船夫相遇,该有什么故事发生呢?寓言是这样讲述的: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的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   “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道:“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   船夫问:“你会游泳吗?”“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在世人的眼中,哲学家就是如寓言故事中那既迂阔且自狂的人,哲学家冯友兰在我看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冯友兰于《人生的境界》中认为:人生境界自低至高可划分为四个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他还认为“哲学是教人成为圣人的方法”。由此可见,冯友兰将哲学家置于道德教父与尘世的救世主的地位。   说起哲学家的救世情结,其实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古希腊的柏拉图于其《理想国》中,就主张只有哲学家才能洞彻人生真相,才能担当理想国的国王。中国的宋儒张载也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张载借道德修身著书立言之途以求达到思想上君临天下或建立万世不朽之功业的“内圣外王”的目的,这“四为”理论非常概括,他那份“救世主情结”于这“四为”中表露无遗。   冯友兰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对中国传统文化可谓是了然于心。1919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著名的哲学家杜威,又可谓是学贯中西。冯友兰生于满清仕宦家庭,他的父亲做过清朝知县。生于乱世、长于乱世的冯友兰深受家庭与时代的影响,儒家“兼济天下”的理想点燃了他的激情,“扶大厦于将倾”的历史使命感在青年冯友兰的心中生成。1923年,从美国学成归国,五年之间冯友兰辗转任教于河南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1928年又受聘任教于清华大学,并先后兼任秘书长、文学院长、校务会议主席。清华任教期间,他协助罗家伦校长完成了清华改制,撰成《中国哲学史》与《贞元六书》。名重一时的学者陈寅恪称《中国哲学史》“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冯友兰的学术地位因陈寅恪的一言九鼎而奠定。李约瑟在20世纪50年代还说:“冯著是当今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最为博大精深的作品。”冯友兰撰成的哲学著作《贞元六书》更是宣称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以求从文化上推动中国现代化。《贞元六书》又确立了他作为哲学思想家的地位。   不过,冯友兰苦心孤诣写成的《贞元六书》,其旨意就是“阐旧邦以辅新命”,其学说立足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与传统哲学,有着浓重的救世情结。就其实质而言,说得漂亮些,仍然只能归为儒学、道家。他的许多思想不仅与蒋介石的意识形态相左,更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格格不入。因此,冯友兰式的“新儒学”哲学救国梦也只能是一厢情愿式的痴心妄想。   1934年,冯友兰从苏联考察归国,分别以访苏见闻和《秦汉历史哲学》为题作了两次演讲,肯定苏联尊重有学问有技术的人,论及他了解到的唯物史观。结果冯友兰被秘密逮捕,其家人收到一张字据,上面写道:“收到冯友兰一名口。”后经北大校长蒋梦麟、文学院院长胡适与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等人向北平行营主任黄郛说情,一夜惊魂之后,才由军政总长何应钦批准释放。   冯友兰放谈唯物史观,大谈苏联“尚贤”,按国民党的逻辑,那就是为共产党宣传,为共产党张目,那就是说国民党政府不尊重人才,那还了得。不被逮捕才是怪事!生活于一个政治与文化专制的时代,在独裁者眼中,冯友兰是什么?只是“一名口”,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动物,充其量只是一个手无寸铁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罢了!秦始皇焚书坑儒,刘邦将儒生的帽子当作夜壶,蒋介石将闻一多傲岸的头颅当作靶子。文人自救尚不能够,遑论“救他”“救世”。冯友兰一夜惊魂,虎口脱险,可以说是蒋介石对他这位“共党嫌疑”的“宽恕”,也可以说是对他及大多数想以思想忤逆政府的知识分子的“儆戒”。无论怎么说,知识分子在独裁者眼中人格无重量,是再明显不过的。   历史戏剧性的一幕往往会重演。1972年,举国疯狂般地“批林批孔”。冯友兰意识到自己又将成为人家砧板上的鱼肉了。不过,这个时候的“新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冯友兰学会审时度势了,他出人意料地不再为孔孟辩护了,相反他还写了两篇骂孔子的文章。文章不料被毛泽东看中了,发表在《光明日报》上。冯友兰戏剧性地由“新儒家”变成了“新法家”,并莫名其妙地被拉进了江青的“大批判组”当了顾问。   对此,晚年的冯友兰于其《三松堂自序》中痛心疾首地忏悔说:“我们说一句话,写一篇文章都要表达自己的真实的见解,自己的见解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说,怎么样写。这就叫‘立其诚’。自己的见解可能不正确、不全面,但只要确实是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写出来,就是立其诚了。自己有了确实的见解,又能虚心听别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