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肿瘤内科治疗学
内容 一、概述 二、肿瘤化疗 三、肿瘤内分泌治疗 四、肿瘤生物治疗 五、肿瘤姑息治疗 一、概述 二、肿瘤化学治疗 历史概况(1) *1942年耶鲁大学的Gilman等使用氮芥治疗淋巴瘤,并取得了惊人的疗效。1946年发表后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被认为是近代肿瘤化疗的开端。 *1948年Farber使用叶酸类似物氨甲蝶呤治疗一例急淋获得缓解。这一时期主要是治疗血液疾病。 历史概况(2) 直到1957年,根据一定设想,合成抗肿瘤药物。 Arnold合成了环磷酰胺。 Duschinsky合成了氟尿嘧啶。 对有些实体瘤有一定疗效。被认为是肿瘤内科治疗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历史概况(3) 70年代初进入临床的阿酶素和顺铂,适应症广,疗效进一步提高,被认为是前进中的第三个里程碑。人们不再把内科治疗只当姑息治疗手段,而是追求根治。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non-specific agents, CCNSA) 可杀灭处于各种增殖周期的细胞,包括G0期。作用于大分子DNA,与x线类似。包括:1 抗肿瘤抗生素:ACD, ADM, EPI, DNR, MMC;2 烷化剂:HN2, CTX, IFO, MEL;3 亚硝脲类:CCNU(Lomustine,环己亚硝脲),MeCCNU(semustine, 甲环亚硝脲),BCNU(Carmustine,卡氮芥);4 杂类:DTIC, DDP, CBP。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specific agents, CCSA) 只能杀伤处于增殖周期中各时相的细胞,在小分子上影响DNA合成。1. M期特异性药物:长春碱(VCR, VLB, VDS, NVB),喜树碱,紫杉类(Paclitaxel, Taxotere),鬼臼毒素(VP16, VM26);2. G1期特异性药物:L-asp,皮质激素;3. G2期特异性药物:PYM, BLM;4 .S期特异性药物:5FU, A-rac, 6MP, 6TG, MTX,HU,Gemzar等。 剂量强度(Dose Intensity) 80年代 Hryniuk等提出。不论给药途径,用药方案如何,疗程中单位时间内所给药物的剂量,以mg/m2/w来表示。剂量强度的基础是剂量——反应曲线为线性关系。 相对剂量强度(relative DI,RDI)则指实际给药剂量强度与标准剂量强度之比。平均相对剂量强度(average RDI)RDI1+RDI2+RDI3/3=ARDI 动物实验转移性肿瘤,当剂量减少20%时仍可能完全缓解,但治愈率明显降低。 一般来讲,剂量减少大约20%会导致治愈率下降50%。在生长指数较高的肿瘤,剂量增加2倍,常常杀灭的肿瘤细胞数就增加10倍(1log)。 尽管动物模型并不能完全模拟人类肿瘤,但基本可以借鉴临床,然而这一点被严重忽视了。因为抗肿瘤药物具有毒性,人们常常减少剂量或延长化疗周期的给药间隔时间,来避免并不危及生命的毒性反应,这种剂量调整是药物敏感肿瘤首次化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是临床应用较广的抗癌药物之一,就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来讲,提高其剂量强度还取决于以下两点:(1)骨髓抑制是其剂量限制性毒性, G-CSF的应用可解决这一问题;(2)心脏毒性是其另一个重要不良反应,它与累积剂量有关而与剂量强度无关。 表阿霉素与心脏毒性 回顾性研究了晚期乳腺癌患者EPI对心脏的影响。469例连续接受蒽环类化疗。计算:EPI的累积量 平均剂量强度(累积量/治疗时间);单一剂量水平(累积量/注射次数) 结果: 1、34例(7.2%)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2、900mg/m2的累积量心脏毒性的危险性为4%, 1000mg/m2的累积量心脏毒性的危险性为15%。 3、纵隔或胸椎放疗能增加其危险性。 4、剂量强度,单次剂量,以及时间均无影响。 5、年龄,术后辅助放疗以及CMF辅助化疗没有影响。 6、最后一次给予EPI至发生CHF的中位时间为57天(0~853天),13例(38.2%)死于心衰。CHF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2天(0~1957天);心脏照射可增加心衰的死亡,其中位生存时间为125天(0~336天)。 结论: (1) EPI累积量超过950mg/m2心脏毒性明显增加,故推荐其累积量不超过900 mg/ m2。 (2)心脏放疗与EPI具有心脏毒性的相加作用,可增加CHF的危险性,并加速CHF患者的死亡。 增加剂量强度可能是某些特定药物或联合化疗的有效方法,但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