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朱德的扁担》韦玉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德的扁担》韦玉新

2014 --2015 学年度(上) 箭盘山小学 “和韵成长 和煦课堂” 电子集体备课表 课题及所在单元 第六单元 《朱德的扁担》 年级 二年级 学科(版本) 苏教版 学时 2课时 研究专题 点亮语言 照亮课堂 融境解词 感情积累 主备人 韦玉新 其他组员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出产、扁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学情分析 事件的跨度对学生理解课文会有一定的障碍,加强史实的补充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集体备课意见 (每位组员姓名、意见及建议)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板书朱德。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简介朱德。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井冈山同志一支队伍不远生产草鞋打仗  (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  [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1)什么是“斗笠”?(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什么意思?(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①出示贴有“斗笠”词语的斗笠实物或课件。  一起读读这个词。  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的。用来遮阳光和雨。  ②出示总司令带着一支队伍在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的图片或课件。  你们看,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队伍会合了,书上用的是什么词。(会师)   “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③让学生看书上插图。  “朱德记”三个字写在哪儿呢?(扁担上)“记”在这里表示标志、符号。在扁担上写“朱德记”表示这根扁担是谁的呢?(朱德的)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