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物不良反应_1ppt课件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药品不良反应的具体范围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在药物不良反应中,副作用、毒性反应、过度效应属A型不良反应。首剂效应、撤药反应、继发反应等,由于与药理作用有关也属A型反应的范畴。
药物变态反应和异质反应属B型不良反应。;1966年,美国波士顿几所医院为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提出了一种分类法:
超量投药
异常体质
过敏症
超过预期的不良反应
不能耐受
药剂的二次作用
药剂相互作用;此外,还可划分为轻、中、重三种:
轻度不良反应指一过性恶心、呕吐和头痛
重度不良反应则为大量吐血和休克
中间者为中度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研究史 ;自1900年以来,国际间曾先后发生过十几起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如1935年前后,在欧、美等地用二硝基酚作为减肥药,服药者先后出现皮疹、皮肤发黄、白细胞降低及大汗淋漓等不良反应,估计用药人数约100万,其中约有1万人因患白内障而失明。
(1937年禁用二硝基酚之后,白内障患者不断减少到服用二硝基酚以前的水平)
又如1950年,美国妇科医师James发现一些女婴或小女孩的外生殖器男性化,其原因都与其母亲在妊娠期使用过孕激素(如黄体酮)等有关。 ;LynnEaton研究了1990~200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因用药错误和无法预料的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的死亡人数,见图14—1;国外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急症入院者占3%左右;
约15%~3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因产生药物不良反应而延长住院期或死亡;
1974年,美国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或延长住院所造成的损失在45亿美元以上;
我国上海市部分医院的内科和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9%和12.9%;
根据WHO调查,我国在人均用药数、针剂、抗生素、基本药物使用率等指标上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例如人均用药数,中国是2.6%~3%,瑞典不到1%,针剂用量后者为0。 ;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 ;(一)对机体的危害
一般发生在用药者本身
可发生在机体的某个器官或某个系统
也可累及机体的各个系统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发生在病人身上的不良反应可以诱发新的疾病或加重患者的病情,延长恢复期,甚至导致残废或死亡。
据WHO的资料,全世界约有1/3的病人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 ;(二)对社会的危害
药物常见不良反具有复发性、流行性和社会性。
如:我国聋哑儿童人数以每年新增2万~4万人的速度上升,在致聋因素中60%~80%与使用氨基甙类抗生素有关。
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反应停”事件降生了一万多畸形儿,他们的生、老、病、死无疑对社会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
近来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增长的趋势,继发性占53.1%,其中75.4%有明显的诱因,以化学药物所致为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使用药物有关。
我国医院病人中约有500万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平均延长住院日6.6天,按住院医疗费约为45元/天计,每年总共可延长3300万个住院日。为救治这些病人的ADR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将近15亿元。;15;16;17;药物不良反应的人群分布特征 ;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发展的因素 ;20;(二)药物杂质
药物在生产、制剂、贮存、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杂质
如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原因就是青霉烯酸和青霉噻唑酸。
药物在制剂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
如增溶剂、崩解剂、抗氧化剂、防腐剂、赋形剂、色素及各种包装材料等。;(三)药物生物利用度发生改变
药物生物利用度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体内血药浓度和药效,药物生物利用度发生改变往往导致体内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使得临床出现中毒症状或治疗失败。
如某药因生产厂家不同,其生物利用度各不相同,高低之间可差几倍。
不同厂家生产的氯丙嗪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均有明显的差异。;(四)其他原因
由于运输、贮存、保管条件不当,或由于受到污染造成药物质量发生变化也会导致不良反应。 ;二、机体因素
(一)种族
(二)性别
(三)年龄
儿童期一般对药物排泄较快,但肝和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及某些酶系统尚未成熟,用药不当常可致不良反应,如“灰婴综合征”、“先天性聋哑”等,对影响水盐代谢或硫酸代谢的药物特别敏感,较成人易于中毒;
中年期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相对较小,但由于中年期年龄跨度大,因此发生不良反应的总体人数也最多;
老年期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年轻人多见,且随着年龄增加不良反应的比例增大。
北京1993~1999年ADR报表分析显示,51~60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4%;61~70岁为15.7%;71—80岁为18.3%;81岁以上为24%(见图14-2)。 ;25;(四)病理状况
一般来说,患有多脏器、多系统或严重疾病的患者用药,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简单疾病患者,就其发生的严重程度而言也是前者重于后者。
(五)遗传因素
①药物代谢动力学缺陷,系指遗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地点文字表述方法研究.pdf VIP
- 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风力发电(本科)樊.ppt
- 七年级英语上册期末专题训练(任务型阅读,首字母填空,完形填空)(有答案).pdf VIP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雨课堂)研究生 全部答案.doc VIP
- 2025年耐火材料行业分析.docx VIP
- 技术咨询合同简洁版模板5篇.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英语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日置 BT3564电池测试仪使用说明书.pdf VIP
- 上海三菱LEHY(C)电梯安装调试培训资料.ppt VIP
- 人教版(2025)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期中达标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