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ppt课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1.《医学微生物学》,李凡,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周庭银,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俞树荣,人民卫生出版社。
4./all/case-case/index.html?ver=branch
5.丁香园微生物讨论版
6./index.aspx;
共 18周,54学时;周进度 3学时
1、理论:36学时,实验课:18学时
2、实验地点:实验教学楼5楼形态学实验室
3、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70%)
4、出勤、课堂表现、实验报告(30%);细菌总论;绪 论
Introduction;教学大纲;思考:;天花病例;特点
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快、易变异。;2013年,H7N9禽流感在我国12省市的42个地级市/地区蔓延,总的感染病例为400余例,病死率近40%。;一、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1.非细胞型微生物:Virus
①能通过细菌滤器;
②无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活细胞内增殖.;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①原始核质:又称拟核,无核仁、核膜,DNA和RNA同时存在
②细胞器:只有核糖体;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Fungi
①细胞核分化程度高:细胞核,有核仁、核膜;
②细胞器完整;微生物的分类(根据结构与组成);微生物的分布---广泛;正常人体及动植物体的分布;极端嗜酸菌铁原体;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碳素循环;氮素循环;农业:提供无机氮、生产菌肥、生防等
医药:生产抗生素、维生素、有机酸等
工业:酿酒、制醋、提炼金属等
环境:处理污水废气、降解塑料等
遗传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和模式生物。;人体内的微生物:拮抗病原微生物、抗衰老、合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等;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皮肤型炭疽;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又称条件致病性微生物;第二节 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and medical microbiology;分支:
按研究对象分:细菌、病毒、真菌学
按应用领域分:工业、农业、医学、兽医
按研究方向分:基础微生物、分子微生物学、微生态学等 ;定义:研究与医学有关的致病性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为目的的科学。;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史;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一)微生物的发现
吕文胡克自制的显微镜揭开了微生物学时代的序幕;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研究 1857~1953
巴斯德和郭霍是微生物学和病原微生物学的奠基人;Louis Pasteur
通过“S型曲颈瓶”证实了有机物的发酵是因酵母菌的作用
创建巴氏消毒法:用于酒业和乳业消毒;Joseph Lister
创用石炭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用具,为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作打下基础。;Robert Koch
创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出病原菌;郭霍(1843-1910):德国学者,微生物学奠基者;郭霍法则(Koch’s postulate);病毒的发现;(二)免疫学的兴起;抗生素的发现;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卷土重来(reemerging)的传统病原菌;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 罗宾.伦沃首次从人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发现HP与慢性胃病相关性;Prusiner 1982;黄祯祥于30年代首创体外细胞培养病毒的技术。;在H7N9禽流感发生伊始,我国科学家就确定了一种从未发现的新型重配H7N9禽流感病毒。H7N9病毒关键基因突变导致从禽向人传播,同时还发现“细胞因子风暴”是导致H7N9感染重症化的关键原因,研究结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杂志。;微生态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二)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病原微生物基因组序列测定的意义:;三大标记技术
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
核酸杂交,PCR,微量化,自动化。;今后努力的方向;总结;习题;下次课预习内容;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文档评论(0)